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抑郁症患者3000万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亿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在我们身边,有一些老年人也正承受着抑郁症的折磨,而他们却常被认为性格不好、老了记忆力下降而被忽视治疗。
故事:老人患上查不出原因的“怪病”
王老爷子65岁那年,老伴去世了,儿子把他从皖南农村接到合肥,希望父亲能够在大城市安度晚年。
可老人远没有儿子想象中快乐。因为他浓重的皖南口音,菜场的小贩、楼下的邻居、小区里的保安,甚至连8岁的孙子,都几乎听不懂他在说什么。这让他在这座城市里变成一个“哑巴”。
王老爷子试着和儿子提过,想回农村一个人住,这个提议当然被否决了。好强的他不愿意再出门,只是固执地每天坐在家里,等着儿子下班回家和他说几句家乡话。
老人很快消瘦下去,肠胃不适,吃不下东西。儿子第一时间带他去大医院做了全身检查,可检查结果显示老人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可这并没有让王老爷子的“病”好起来。让儿子奇怪的是,逢年过节,姐姐、妹妹都从外地赶到合肥一起吃团圆饭的时候,老人的肠胃似乎就好一些,也吃得下一些东西;可姊妹们一走,他就又恢复到老样子。
一开始,几个孩子非常紧张,他们又带父亲去检查了好几次,可总也查不出病因,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年之久。直到有一天,儿子无意间和朋友谈起父亲的“怪病”,朋友建议他带父亲去精神科看看。
在精神科门诊,父亲被诊断患上老年抑郁症。总也查不出原因的肠胃不适,其实罪魁祸首是“心病”。
征兆:身心疲惫、自我评价低是抑郁症的重要特征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及言语活动减少等,老年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则常不太典型,与青壮年期患者存在一些差别,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的主诉较为多见。
情感低落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主要表现为持久的情绪低落,患者常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度日如年;既往有的兴趣爱好也变得没意思,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甚至会感到绝望,对前途无比的失望,无助与无用感明显,自责自罪。半数以上的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有焦虑和激越,紧张担心、坐立不安,有时躯体性焦虑会完全掩盖抑郁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认知功能(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损害的表现,比较明显的为记忆力下降。患者还会表现为行动缓慢,生活懒散,不想说话(言语少、语调低、语速慢),不想做事,不愿与周围人交往。总是感到精力不够,全身乏力,甚至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不但既往对生活的热情、乐趣减退或丧失,越来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闭门独居、疏远亲友。
提醒:抑郁症有时藏匿于躯体疾病中
在综合医院的内科病人中,1/3伴有抑郁症。 有资料显示,抑郁症状发生率在一般人群中是5.8%、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是9.4%、一般住院病人33%、老年住院病人36%、门诊癌症病人33%、住院癌症病人42%、脑卒中病人47%、心肌梗塞病人45%、帕金森氏病病人39%。
“还有一些抑郁症患者,他们的症状表现为躯体疾病,比如头痛、胃肠功能不好、心脏疼痛、睡眠障碍、突然消瘦等。”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王克永解释说,这样的抑郁症患者更易被忽视,他们辗转于综合医院诊治,但各种身体检查的结果都正常,找不出病因。
这些病症患者往往过度关注自身健康,其对躯体疾病的关注和感受远远超过了实际得病的严重程度,因此表现出明显的紧张不安、过分的担心。辗转于各大医院,遍寻名医,进行各项检查的结果是阴性或者问题不大、程度不严重时,会拒绝相信检查的结果。
痛心:抑郁症识别率和治疗率都很低
“中国人要面子,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产生很强的病耻感,回避医生,很少主动求助心理医生,更不谈来精神病院治疗。”王克永说,医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有很多已经发展为重度了。
王克永表示,只要及早、规范治疗,70%至80%的抑郁症患者可以实现临床治愈,而且不会影响智力。相反,如果讳疾忌医,除了可能会走上自杀的“不归路”,还可能最终发展为慢性抑郁,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并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
专家提醒,预防老年抑郁症,需要老年人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首先自己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培养兴趣爱好,积极进行户外活动;其次子女多关心、陪伴、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