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为困难群体构筑民生防线
2015年8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以走心用心换民众称心
淮南市为困难群体构筑民生防线

□ 梁虎 记者 吴传贤
2014年3月31日,淮南市委书记沈强看望敬老院老人
淮南市民政局局长杨杰带队走上街头宣传民生工程
淮南市毛集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为困难群众办理农村低保
当地敬老院老人的房间
 

民生赢民心。面对困难群众所能抓住的最后一道温暖防线的民生工程,淮南市各级政府秉持为民办实事,用真心换取民心,多方举措,构筑了坚实的民生生态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人格尊严。

记者了解到,今年,淮南市民生工程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等六大项目列为困难群体的重点民生工程,由民政部门具体负责,目前各项目工作正有序实施。通过体系建设,淮南民生工作扎实推进。

一组数字 彰显民生情怀

记者从淮南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1~6月份,该市除救助城市低保对象26万人次,发放保障金7809万元外,累计救助农村低保22万人次,发放保障金4348.91万元,目前淮南市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达到16%,每人每月200元,位居全省第六,月人均补助水平为196.6元,位居全省第四。

1~6月,该市累计临时救助1437户,发放救助金142万元。

1~6月,该市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474人次,支出救助资金166万元。同时,积极做好孤儿基本生活保障,今年将1328名儿童纳入了孤儿保障范围,1至6月份累计发放基本生活费560万元。其中在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为每人每月1000元,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不低于每人每月600元。

今年,将14125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范围, 1~6月份累计发放农村五保供养资金2696.5万元。数据的背后,体现的是淮南市各级政府与民政部门大力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所做的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更彰显了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两则事例 传递温暖力量

民生救助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于细微处见真情。

43岁的苏家林,是淮南李郢孜镇新工社区低保户。患有尿毒症的她,十年里,每年花在透析上的费用个人支付大约三万元。当地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救助其每月领取低保金930元,同时为她办理了每年一万元的大病救助。

“如果没有国家的这些政策,我的命早没了。现在心理压力小,虽然患病我也感觉身体好很多。”谈到自己被惠及的民生救助政策,苏家林非常感动地说:“没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就不会有我今天了。”

杨公镇大桥村朱东组村民庞士敏,因其丈夫于2011年5月6日犯法被判入狱服刑,庞士敏独自抚养2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8岁,一个7岁),其中一个孩子为先天性聋哑儿童,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镇民政部门得知情况后,于2011年为该户办理低保,每月可领取农村低保金635元。在确保该户的基本生活后,又为该户聋哑儿童王佳裔申报了国家补助的人工耳蜗再造手术,手术取得成功,现在国家补助办理的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在政府部门的关心和照顾下,庞士敏家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没有政府救助,我和孩子就活不下去”,她十分感恩政府。

如此温暖的事例,还有很多。面对困难群众的生活需求,淮南市从实际出发,用真情和真心,为他们送去关怀和实际的帮助。

六大项目 构筑民生防线

以点带面,通过整体生态体系的建设,淮南市民政部门正编织牢固的民生保护网,为困难群众打造坚固的民生防线。

2015年由民政部门负责实施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及敬老院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六项民生工程早在今年年初,淮南市民政局便将相关工作细致划分,分解预期目标任务,严格落实到部门到个人,各项工作皆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截至目前,发放类项目累计发放资金9032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6.7万人;工程类项目投入资金385万元,严格按照序时进度,保质保量,目前完成投资额235万元,完成率达61%,各项工程实施情况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多管齐下 兜住民生底线

为了切实推进民生体系建设,淮南市努力编织基本民生安全网,以兜住民生底线,播撒幸福阳光。

为实现低保标准与经济生活水平相协调,淮南市建立了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每年年底,该市民政、财政等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省低保保障水平等因素,商讨城乡低保标准调整事宜。目前,该市城市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440元,农村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为做好低保资金保障,该市完善了低保资金筹集管理制度,低保资金预算总额扣除上级财政补助基数的差额部分,全额列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因不可预见因素导致低保资金缺口时,市、县(区)通过追加预算及时予以弥补。

在医疗救助上,“提标扩面”。据淮南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邢晓虹介绍,新的“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将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重点保障范围,增加了对农村0~14岁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救助,救助比例由60%提高到不低于70%。 1~6月份,该救助大病困难群众921人,发放救助金315万元。

留守儿童、流浪人员都是民生工作关注的重点。今年,淮南市依法继续对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积极开展“冬季送温暖”、“夏季送清凉”、“接送流浪孩子回校园”等各种专项救助活动。该市41家医疗机构健全、规范“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系统、创新工作方法,在节假日、夜晚增强巡查救助力度,多次主动、及时将病重和痴呆傻流浪者接送到救助场所。1~6月份,该市累计救助17369人次,发放救助金1259.8万元,其中一站式救助9629人次。

百花齐放 创新民生举措

面对民生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淮南市以多种思路,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寻求政策与市场结合,确保各项工作能落到实处。

如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上,截至2014年底,淮南市60岁以上老人39.42万人,占该市总人口的16.2%,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养老体系优化建设迫在眉睫。

淮南市民政局以推动社会办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为重点,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一是积极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居家养老服务呼叫平台主要是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通”呼叫服务器,建立呼叫服务系统,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保健康复、紧急救援等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等全天候服务,确保老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内顺利求救,并得到及时救助,以保障他们的居家安全。

同时,该市民政部门落实好社会办养老机构财政金融和税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一次性建设补贴和床位运营补贴。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机构。东方集团500张以上床位的医养结合式老年公寓、大通区政府招商引资的PPP养老项目均已在谋划中。

在接受采访中,淮南市民政部门表示,任何公共服务,如果脱离了服务主体,都很难圆满。民生工程要做到便民而不是扰民,就得时刻以人的需求为本,让体贴入微的细节温度融入服务中去,这样才能得到市民的称心,民生工程换来民心。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