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抗议?每逢周三,风雨无阻,23年几乎未曾间断。谁在沉默?日复一日,熟视无睹,拒绝和否认历史的伤痛和关于伤痛的记忆。
隔着一条马路,日本驻韩使馆大门口正对面,夏日阳光透过薄雾,照射在坐姿娴静的少女铜像上。光滑的金属质地,光影变幻间总给人泪珠正在流下脸庞的恍惚。
少女的身影,弓腰驼背,分明风烛残年的老妪,不堪记忆的重负。投射在地面的少女像身影的心脏处,一只白蝴蝶翩然欲飞。
她的原型,据说是韩国“慰安妇”金福童老人。二战期间,在受到日本侵略的中韩等国,包括许多白人女性,成千上万妇女被迫承受被日军凌辱的残酷命运。
1992年1月8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一群年迈的韩国“慰安妇”与支持者们来到这里,抗议日本在“慰安妇”问题上的立场,开启韩国著名的“星期三抗议”。2011年12月14日,第一千次“星期三抗议”举行之际,“慰安妇”少女像被安放在这里,以沉默的凝视,表达最深切的控诉。
“只要一句话就好,我只想听到一句发自内心的道歉。”多年前,一位幸存下来的韩国“慰安妇”这样悲伤地说。
记者目击的事实:一条马路之隔,一边是悲愤的抗议,一边是漠然的无视。
历经苦难的金福童老人心里,也拥有这样一只蝴蝶。2012年,她和另一位幸存的“慰安妇”共同使用所获捐款设立了“蝴蝶基金”,希望帮助受到战争伤害的女性,“能像破茧的蝴蝶一样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