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草间弥生 《草间弥生之 我爱我自己》
导演:松本贵子 年代:2008 片长:102分钟
草间弥生的创作被评论家归类到相当多的艺术派别,包含了女权主义、极简主义、超现实主义、原生艺术、波普艺术和抽象表现主义等。但在草间对自己的描述中,她仅是一位“精神病艺术家”(obsessive artist)。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图呈现的是一种自传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内容。
草间弥生说她还爱自己,她好自恋自己,她好崇拜自己,她自己好天才,她自己好美,她自己好了不起。然后,七十多年来,她就是这么做的。
06 安妮·莱柏维兹 《安妮·莱柏维兹 的浮华视界》
导演: Barbara Leibovitz 年代:2008 片长:90分钟
安妮·莱柏维兹曾是摇滚音乐界旗帜性的、最年轻有为的摄影师,她的人像摄影风格某种程度上定义了《滚石》这本杂志的封面。影片展现安妮呆过的几家杂志《滚石》等的工作画面,可以看到她艺术创作的那份激情,给人启发。
“苏姗走了,我只剩下工作。”对于安妮·莱柏维兹来说,她最为世人言说的不仅仅只是她的摄影成就 ,更在于她与美国最睿智女作家苏珊·桑塔格之间那段长达15年的同性恋情。苏珊·桑塔格离开四年后,安妮·莱博维茨再次提起她时,仍旧泪流满面。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如此影响她的人生。
07 皮娜·鲍什 《皮娜》
导演:维姆·文德斯 年代:2011 片长:106分钟
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在第一次观看皮娜·鲍什出演《穆勒咖啡馆》时,便深深为这位“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所吸引。他与皮娜迅速成为至交,并诞生了合作电影的想法。但由于时间拖得太久,在影片宣布开拍时,皮娜却突然被诊断出肺癌晚期,仅五天之后就戏剧性地离开了人世。在这部影片中,文德斯采用3D电影技术,鲜活了皮娜所编排的舞蹈,完成了一次最盛大的缅怀。
最纯粹的激情与最纯洁的优雅。每一首音乐,每一段舞蹈,都如此恰到好处,从舞台空间到现实生活空间的切换,又是如此自然且富有强烈的表现力,这绝对是两位天才碰撞的结果,让我们得以透过银幕感受人类最美的部分。
08 比尔·坎宁安 《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导演:理查德·普莱斯 年代:2011 片长:84分钟
这是一部关于街拍鼻祖比尔·坎宁安的纪录片。已入耄耋之年的比尔依然是纽约时报的一名摄影师,拥有自己的板面专栏“On the Street”以及“Evening Hours”。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并享受工作,在他眼里:money is the cheap thing。几乎所有时尚界人士都认识并尊重这位摄影顽童,就连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也说:“我们都为比尔着盛装。”
“他的脸上看不到太多对社会、对世界的埋怨”,一个人能活得如此纯粹,本身就是件艺术品。但,艺术往往由谎言构成。或者,确切地说,成就艺术的往往是种极度偏执的谎言。影片最后,采访比尔时提的几个问题,隐约透露了比尔的“隐秘”。本可以挖掘更多,但为了成就艺术的完整性,还是选择保留某种隐秘的“谎言的状态”。
09 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 《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 艺术家在场》
导演:Matthew Akers/Jeffrey Dupre 年代:2012 片长:106分钟
本片跟随记录了素有当代行为艺术祖母之美誉的塞尔维亚行为艺术家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于2010年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行的大型回顾展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的全过程。同时本片还回顾了玛瑞娜·阿布拉莫维克与曾经的灵魂伴侣Ulay之间的爱恨情仇。而Ulay与玛瑞娜在表演现场的和解也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假若他日相逢,我将何以贺你?以沉默,以眼泪。”(拜伦《春逝》)那个作品:只需凝视,无需解释。大音希声,震耳欲聋;那个瞬间:距离在我们中间,是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和二十二年的时光;那个女人:有些人,行为是行为。有些人,行为即艺术;有些人,活着便活着。有些人,活着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