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中旬及下旬,日军大规模入侵宿州各县,各地军民进行了坚决抵抗,给侵略军一定程度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萧县、宿县、砀山、灵璧先后沦陷,泗县亦于11月8日沦陷。“那年我还小,回到村子就看到日本兵把村里人抓走,他们封锁村庄,用刺刀刺,用马刀砍,用枪托砸,血流成河。”提起1938年5月17日周寨惨案那段回忆,当年幸存的老人吴材玉忍不住落泪。
据吴老回忆,当时寨里被抓约260人,从外地回来的有100余人,全部惨遭杀害。事实上,周寨惨案只是宿州人民惨遭日军蹂躏和抗战史的一个缩影。
1938年宿州全面沦陷
1938年5月15日晨,侵华日军第9师团主力分两路从百善附近向萧县袭来。16日晨3时,日军增至2000人,大炮6、7门,战车10余辆,向县城展开猛攻,敌机的空中轮番轰炸,守军阵地工事多被摧毁,县城附近及各地相继失守。至18日拂晓,日军集中炮火轰毁县城北边围墙,由北门两侧突入城内。守军层层抵抗,139师师长李兆英率部突围,遭日军火力阻击,萧县县长王雪琴等人中弹牺牲,萧城于18日午前陷落。
1938年2月,日军攻陷蚌埠以后,即采取迂回战术,从怀远渡淮河向西北进犯宿县,以策应北线日军对徐州的攻势,沟通华北、华东两个战场,国民党军队第21集团军对北犯日军进行了阻击,经过数次激战,毙伤日军近千人,在迟滞日军进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3月7日,日军出动5架飞机对宿城狂轰滥炸,百姓死伤千余人,17日上午,日军又出动36架飞机到宿城狂轰滥炸。5月中旬,日军第9团师、第13团师等部窜犯宿县西南,后进攻宿城,5月18日发起攻城战斗,5月19日晨,守军撤出宿城,宿城随即沦陷。
1938年5月15日,日军飞机24架次对砀山县进行了3天的轮番轰炸,城内一片火海,房屋烧毁无数,百姓伤亡惨重。5月24日,日军第16师团进攻砀城,中国守军第8军第102师一个团,在师长指挥下,用机枪把守城门,打死打伤日军多人,因得不到后援,25日凌晨,砀山沦入敌手。
1938年5月19日下午,日军飞机轰炸灵璧县城,城内顿时火光冲天,30里之外浓烟犹见。大火持续3天不息,平民死伤多人,房屋焚毁无数。
周寨惨案360余人遭杀害
周寨镇位于砀山县东北部,距砀山县城17公里,周寨惨案遗址就在周寨镇政府东南1公里处。1938年4月,日军由正面强攻转为击虚避实,迂回包围。4月7日动用8个师团的兵力,分别向徐州以西的陇海铁路迂回。5月16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6师团在中岛今朝吾的率领下进入砀山,汇集于周寨,遇到不同形式的抵抗。
5月16日傍晚,日军在寨外设岗布哨,封锁路口,挨家挨户抓捕村民。5月17日清晨,日寇将抓捕的360余人押到吴庄,强迫他们排好队,逐个用刺刀刺,用马刀砍、枪托砸,人们纷纷倒地,整个现场血肉横飞,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当时惨遭杀害的有360余人,被杀绝的18户。17日早饭后日军又纵火烧房,烧毁民房近1800间,文明古镇遂成废墟。日军的这一暴行,使这个拥有2000多人的大镇,一度化为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尸骨遍地,荒草丛生。
吴材玉老人回忆,他从外地逃亡回来时看到,周寨东头吴庄的大坑里有73具尸体,周寨堤南的壕沟等地100具尸体。据他称,当时寨里被抓约260人,从外地回来的100余人,全部惨遭杀害。群众把360余人中无人认领的尸骨集中埋在附近的大坑里,从此这里被后人称为“万人坑”,成为日军侵华屠杀中国平民百姓的历史见证之一。
周寨惨案是日本侵略者在苏鲁豫皖边界欠下的较大一笔血债,为了牢记周寨历史上那惨痛的一幕,由周寨惨案的亲历者,砀山籍离休干部李侠发起并捐助于1998年5月17日修建了“周寨惨案纪念碑”,以告慰遇难同胞和抗日战争中奋勇捐躯的英灵。
牛眠大屠杀1000余人被活埋
1938年5月23日上午,进犯萧县的日本侵略军一部,在萧城战斗以后包围了萧城以东的牛眠村,对牛眠村一带手无寸铁的群众实施了报复性的血腥大屠杀。
日军在以后的3天里,杀害了牛眠村及附近村庄的无辜群众千余人,仅牛眠村就有十几户全家被杀绝,侵略者杀人手段残忍,或刀捅,或活埋,他们还施行一种叫“轮杀”的手段,强迫群众自己挖坑,挖好以后就将挖坑者杀死在坑内,再强迫一批人来将坑埋掉,埋坑后再挖坑,再被杀。就这样被“轮杀”者达600多人,还有1000余人被活埋。
日军烧毁房屋500多间,有400多人被关在几间草房内活活烧死。此外,300多名妇女惨遭奸污,百姓的禽畜、财物亦被洗劫一空。
此外,在宿县夹沟,日军还将200名无辜百姓用机枪集体屠杀在火神庙中。
区、乡武装和民兵痛击日军
随着抗日战争的节节胜利,淮北三分区和四分区逐渐连成一片。1944年11月23日,淮北军区将三、四分区合并为淮北军区第三军分区。1944年12月17日,淮北苏皖边区党委发出通知,将淮北第三地委和第四地委合并为中共淮北苏皖边区第三地委。
1938年3月,日军飞机轰炸宿城,造成千余人伤亡。县动委会组成战区服务团到前线慰问,还在县城开办抗日训练班,为抗日武装斗争培训骨干。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县的国民党县党部书记李振祥和县长姚雪怀畏惧战争,相继弃职逃逸。1937年12月中旬,第五战区任命王雪琴为萧县县长,王雪琴具有民族气节,在萧县有较高声望,这也为萧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44年9、10月间,盘踞在宿东沱河、晏路、葛店的敌伪军,趁四分区独立团西进之际,多路出动,袭击宿灵县沱北、大山区的长集等乡抗日政权,杀害当地多名乡干部。
11月,驻时村伪军副司令胡坦斋乘灵北独立团出征之机,率500余人向灵北进犯。尹集区、乡武装和民兵进行了2个多小时的顽强抵抗,一直坚持到灵北独立团的到来,击溃了来犯之敌,击毙伪副司令胡坦斋以下官兵200余人,使根据地免遭损失。
1944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调兵5万,发动豫湘桂战役,驻守在河南平汉线两侧的汤恩伯部30万大军不战而溃,37天丢城38座,使河南广大地区沦于敌手。
5月9日,日军为打通平汉线,向豫西进攻,发起中原战役。7月25日,中共中央确定以八路军南下开辟豫西,新四军西进萧县、宿县等地,相继控制新黄河以东地区。
1945年春季攻势迎来抗战胜利
1944年,日本在华侵略军屡遭八路军、新四军的沉重打击,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1944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发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口号,指示各解放区战场进行局部反攻,驱逐日军出中国。
淮北根据地在全边区范围内发起了为期一个月的1945年春季攻势。淮北三分区还取得了里应外合智取尤集的胜利,淮北二分区部队成功进行了宿南战役。根据地军民在党的七大精神鼓舞下,在党的领导下,用战斗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代表及日本大本营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新四军第4师兼淮北军区遵照朱德总司令关于“接受敌伪投降并歼灭拒降敌伪”的命令,主力和地方武装向日伪军发起大反攻作战,先后解放了泗县、灵璧、萧县县城。到1945年10月底,宿州地区全境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