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2015年重庆第六届人才博览会暨重庆2015届毕业生大型双选会在渝北区汇博人才市场举行。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此次招聘会有290家企业抛出橄榄枝,提供8000多个岗位。在招聘会现场,90后应届毕业生仍然是主力军,记者看到不乏有求职者在父母的陪同下一起来应聘。(7月19日《重庆晚报》)
也许“父母陪聘”有其自以为是的种种缘由,比如为孩子的应聘怯场“壮壮胆”、替孩子的就业无主见“把把关”,与孩子的出门独行“做个伴”、当“保姆”,等等。但此等看似体贴入微的关怀备至背后,却有着家长不放心和不放手的认知误区。具有独当一面应对、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不仅是孩子成熟长大、品格完善的重要标志,更是其走向社会、成才报国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这种独立性、自主性的品格培育,不只需要家长与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更在于置身于现实生活亲力亲为的实践锻炼。“父母陪聘”实际上是家长人为剥夺了孩子尝试自理与自立的绝佳机会。
人才招聘讲究光彩亮丽的第一印象,由“父母陪聘”的大学生,势必会在招聘者的心目中刻下不成熟、不独立的负面烙印,其敬而远之的“减分”效应自在情理之中。正如一位商场主管所言,“快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人了,连应聘还要父母陪伴,以后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他(她)单独处理?”
从“陪读”到“陪考”再到“陪聘”,中国父母对孩子有着太多的不放心和不放手。矫正孩子普遍存在的独立性差和耐挫能力缺失的“软骨病”,需要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敢试、敢闯、敢于负责的自立自强精神的教育、引导,更需要为人父母者放开对孩子的过度庇佑,多给孩子们以锻炼胆量、积累阅历、自我感悟、自作主张的实践机遇;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要树立“我已长大”的成人心态,自觉对父母的过度溺爱说不,珍惜和用好每一次独立、独力和独行的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