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告诉苏桦、张大为同志,还可以把经济路子走得更宽一些,活一些,也可以和一些县、社挂钩。出点问题也不要紧。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1980年5月16日,由新华社通讯员薛汉生、记者田学祥报道的《挖掘社会财力 广开就业门路——安庆市聚资发展集体企事业》刊发于新华社《内部参考》第四十二期,该篇报道在刊发前即引起万里的重视并作批示。昨日下午,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在安庆市档案局查阅到这条批示内容。
据了解,报道中提及当时的安庆市还是一个以轻手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在国民经济调整中,除一个小钢铁“下马”外,其余都是发展的行业。但是,由于国家投资减少,全市可用的机动财力只有二百三十万元。要发展、要就业,又没有钱,安庆做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发现,眼睛向上,就只二百三十万;眼睛向下,就有两千七百万。这两千七百万元,主要是散落在全市各单位的更新改造基金、大修理基金、发展生产基金、科技措施费等。
怎样让聚集起来的这些钱变活?安庆市又做了一次调查,决定采取了聚资发展集体企事业的办法,以求得在国民经济调整期间,使安庆市有一个大的发展。
安庆市这种广开门路、发展集体经济,立即收到良好的效果,由此也引起万里高度关注并作出批示给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