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文化里的安徽演绎
2015年7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服饰文化里的安徽演绎

伯余做衣的场景再现
宋代灵鹫球纹锦袍
胡服骑射
上古商周服饰
 

汉服,最近因为周立波的“犀利大嘴”又成为点击量非常高的一个词。

日前,在一档综艺栏目里,周立波对一群在舞台上穿着汉服表演的年轻人大泼冷水,称他们 “像是洗浴中心出来的”,遭到了网友们的质疑,并被要求公开道歉。

而,这几年风靡全国的汉服运动,正是激起这千层浪的舆论起点。

“记住吧,记住吧,曾经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曾经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曾经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曾经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这是一句在汉服吧点击量极高的文章里的话,汉服拥趸常常能倒背如流。在他们的心目中,汉服是汉族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民族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汉服复兴的背后承载着文化,是各项传统文化的一个交汇点,可以影响人们对历史的了解与兴趣。汉服里面包含着国学中的儒家道家精神思想,同时从审美学角度讲,它也代表着中华传统的美学视角,有很大的艺术价值。

其实,追根溯源,汉服只是一个阶段的文化演绎。

日常生活里,我们习惯把概括为“衣食住行”,服饰排在了第一位,由此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在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记录其服饰发展的历史,在古代神话、史书、诗词、小说以及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载也随处可见。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精神内涵。

因而,了解服饰文化,也是从另一个侧面感受中华文化的变迁。

本期,策划《服饰文化里的安徽演绎》,正是因为这样的缘由。

历史篇 《淮南子》说,伯余创造了衣裳

“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 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御寒。”

这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淮南子》提到的,黄帝大臣之一的伯余创造了衣裳。

伯余是华夏民族最早制造衣裳的人,是旧时纺织业中机户所崇拜的行业神。

黄帝战胜了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大家一致推选黄帝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一天,黄帝把他的大臣还有皇后嫘祖召集到一块儿,对他们说:“以前,战争不断,咱们无力发展生产,更谈不上制作生活用品了。如今,天下太平了,咱们要种植五谷,制造工具,缝做衣裳。这种五谷、造工具的事,由我负责,这缝作衣服的事,由嫘祖操持,胡曹、伯余、于则,你们三人也帮着嫘祖多做些事情。”

嫘祖是位既聪明又能干的皇后。她听了黄帝的话,马上应道:“请夫君放心,我一定要让大家都有衣服穿!”随后,她便吩咐那辅助她做事的大臣:“胡曹,你具体负责做帽子;伯余,你具体负责做衣服;于则,你具体负责做鞋。我带着人剥树皮,纺麻网,加工皮毛,为你们提供材料。”

在嫘祖的操持下,很快,部落里的人全都穿上了合体的衣裳,戴上了漂亮的帽子,脚上也有了舒服的鞋子。

文学篇 《庄子》说,圣人君子不在乎穿什么

庄子的学说认为,真正有德行的圣人君子,是不会在乎穿什么的。

据《庄子·山木》 中的描述,庄子平时的着装就是粗布衣衫,鞋子因为没有系带了,用一根麻绳串着,连拜见魏王的时候也没有更换衣着。魏王问庄子为什么要穿的这样?庄子解释说,破旧的衣服,断裂的鞋子,所代表的是贫穷,但并不是代表精神的萎靡不振。

庄子将道家的“圣人被褐怀玉”发展到极致,他认为如果修炼到极致的圣人君子,已经与自然融合为一体,至此境界,穿着怎样的衣物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总体来说,庄子对服饰的装饰性绝对的否定是有其偏激性的。

另一方面,在《庄子·说剑篇》中,关于对于赵文王所喜好的剑士的一个整体的描述,其中恰恰就显示了当时剑士的外貌与服饰特征:都蓬着头发,帽子低垂,系粗实的冠缨,穿短厚的上衣。

从总的情况来看,虽然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各国的服饰制度已经基本形成,但是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压力下,北方民族服饰的“短小紧窄、结实便利”也同样成为了中原有志人士改革的内容之一。“胡服骑射”的历史印记在此清晰可见。

皇帝篇 朱元璋说衣服颜色和长度都有规定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花费大量时间,制订出了一系列繁文缛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首先规定了全国人民怎么穿衣,天子、亲王、大臣、老百姓的衣服样式,衣服颜色,衣服长度,衣服用料全都做了规定,甚至连袖长、开衩的高度,都规定得一清二楚,衣服上绣的图案也做了明确规定。除皇族外,老百姓不能穿绫罗绸缎,衣服上不能绣大鹏、狮子和云朵等图案,不许使用黑紫绿黄等颜色。

每个阶层佩戴的首饰也完全不同,老百姓无论多有钱,首饰上都不能出现黄金、白玉、珍珠、翠玉等珍稀物品,只能用银子。

朱元璋还亲自发明了束发用的头巾,是一种网状的,四四方方的东西,还取了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四方平定巾”。

朱元璋崇尚简朴,他希望老百姓也勤俭节约,所以规定老百姓的靴子上不能有任何装饰。有人为了漂亮,在靴子上绣了一些小花纹,朱元璋发现后,勃然大怒,下令让老百姓以后不许穿靴子。官员们的靴子发出的声音太大,朱元璋也不满意,让他们都带上软底皮鞋,进宫后就套在靴子外,出宫了再脱下来。

朱元璋大概特别看不惯女人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女人的发型和衣饰。没出嫁的姑娘,扎三个小髻,戴金钗,丫环们在头顶上扎髻,穿绢布狭领长袄,下身着长裙。而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只能穿皂色,头上还得戴角冠。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