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水汇正阳,其中较大的水系淮河、颍河、淠河,三水合一,奔腾至八公山西麓平原区域,沉淀出一片水网密织、气候湿润、土地肥沃的洼地。在这古老的寿州北乡,有一个地方叫清水圆台,那是庐江永一夏一世祖——永一公及胞弟永二公、永三公等兄弟姐妹,及其父亲时令公生产生活的故土。
乙未夏月,临近芒种,作为全省县城规划建设管理督查组的一员,我有幸来到寿县。这是我第一次踏上这块古老的土地,心中有一种莫名的亲近、兴奋和激动,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我跟同行的督查组成员说,“我是寿县人,我的始祖是从寿县迁到庐江的”。“那我们是老乡呀!欢迎你回家!”家乡的人接纳了我。“夏姓是寿县的大姓。保义镇人口6万多,其中夏姓的1万多;正阳镇也有不少姓夏的。”
小时候,我的爷爷常跟我讲,我们永一夏祖先是在明代洪武年间,从寿州清水圆台迁到庐江齐头嘴的。据光绪三十二年《潜川北乡永一夏氏宗谱》记载,“永一公,字号与,生卒年月俱失考。明洪武初年,均州郡户口,考与胞弟永二、永三,由寿州清水源潭至庐江北乡齐头嘴,爱山水秀丽,因家焉。配高孺人,生二子:孝、友。公妣合葬齐山。”我们这一支夏姓,就是庐江永一夏,属会稽郡、贻善堂,传到我这一字辈(仕)已是第二十一代了。工作间隙,我努力地捕捉一些有关“清水源潭”的信息,得知我说的地方可能在正阳,应该叫清水圆台,那里有很多台子,什么张家台子、李家台子、胡家台子……也有个叫夏家台子的。现在只留下一些遗址,圆圆的一堆高土台子。那是古代当地的居民祭祀用的,出河打渔拜祭神仙、祖先,保佑居民出河安全、打渔丰收!那个宗谱中的“清水源潭”,一定就是我们族人代代口口相传的“清水圆台”!
当晚九时许,我漫步在重建于宋代至今保存完好的寿县古城墙上,皎月当空,星影稀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遥想六百多年前的某个晚上,永一公是否也如同他的二十一世孙那样,漫步在这古老的城墙上?若是,那我这也是循着祖先的足迹前进!感恩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