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央行降息靴子终于落地。1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2%,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来说,预期收益率也将进入下降通道。
而6月末,又是一个特殊的时点,以往由于受到存贷比监管红线的限制,银行每到月末、季末都会高息揽储,并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尽管以往热闹的银行理财产品高收益盛况不再,但随着市场流动性的紧张,季末效应还是在市场上有所体现。
6月24日,国务院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取消了存贷比的规定,市场人士指出,鉴于考核方式的改变,未来银行理财市场上的月末、季末等现象将会渐渐淡出。但是政策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季末的逼近,个别银行理财产品仍会有较好表现,投资者可抓住机会进行投资。但长期来看,季末效应已被淡化,投资者不能还抱着以前的老套路,只等季末高收益产品而错失其他投资良机。
记者注意到,今年各家银行的表现相当淡定,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作为揽储利器的理财产品,收益未像往年那样在短期之内迅速蹿高。另据统计数据显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周均预期年化收益率降至5.04%。8~14天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7款,周均收益率达3.26%,较上周下降了0.74%;15天至1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共发行8款,周均收益率达2.53%,较上周下跌了2.51%,变动幅度最大;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347款,周均收益率达5.06%,较上周减少了0.05%;3个月及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共有376款发行,其中12个月及以上期限理财产品的周均收益率仅达5.02%。
更重要的是,随着央行基准利率的下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将继续走低。“当市场上资金量减少,资金成本上升,购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会上升;而如果市场资金量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会下降。所以想买理财产品的话,优先选择收益率高、期限1年以上的长期产品比较好,尽量不买期限短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位理财分析师直言。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近日股市连续阴霾,不少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将资金落袋为安或者投资于比较安全的银行理财产品,所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初期可能不会有明显下行,但是长期来看下调在所难免。 闫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