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谣言怎么办? 政府必须马上回应
1号线三期工程 开展二次环评
下一篇4 2015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有谣言怎么办? 政府必须马上回应
我省发文欲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
□ 记者 祝亮
 

目前,我省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政府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及时,重形式、轻效果等问题,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需求,给政府形象和公信力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省再度发文要求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实际效果,如限时发布政策解读,多运用图片、图表等方式。

除法定不公开的,一律公开

根据省政府规定,各地、各部门必须加大主动公开力度,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政府信息,除法定不公开的,一律公开。公开内容应精炼、管用,让公众看得懂、用得上。

各部门将通过政府网站(栏目)的浏览访问数据分析、第三方调查、网络问卷等途径,找准公众信息公开需求,有针对性地公开公众关注度高、需求量大的政府信息。并继续推进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服务、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国有企业、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文件公开3日内将发布政策解读

为让公众看得懂公开的政府信息,省政府规定,出台省政府规章或以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各部门均应在报送代拟稿时,一并报送解读方案,解读材料于文件公开的3个工作日内提交省政府网站发布。

各地、各部门将组建专家解读队伍,在门户网站设立政策解读专栏,采取专家解读、政策问答、在线访谈、新闻发布会、公告栏等公众喜闻乐见、方便快捷的方式,开展政策解读工作。并全方位、多角度阐述政策出台的背景、依据以及理解、执行的关键点,围绕可能影响公众权利和义务的事项,概括总结政策的核心内容,重点解读政策主要内容、具体规定、涉及对象范围、惠民利民举措、新老政策差异,提高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

解读用语则须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用老百姓的话解说老百姓关注的事。

对于疑虑、谣言必须迅速回应

回应社会关切,释公众之所惑,也是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省各地、各部门将及时发现与政府工作相关的疑虑、误解乃至歪曲、谣言,做好分析研判,制定工作预案,迅速发布权威信息。围绕公众知情需求,主动发声,消除流言,回应质疑,凝聚力量,增加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理解支持。

发生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问题时,将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专访、网上公开信息等方式,及时权威发布消息,解疑释惑,澄清事实,回应关切,并根据舆论走向和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动态发布信息。各地、各部门还将在门户网站设立舆情回应栏目,建设舆情回应平台,拓展政府网站的政民互动功能,做好领导信箱、在线问答、网上调查等工作,接受公众建议和情况反映,有序引导公众参与。

信息发布将告别枯燥,多图表和视频

为了拓宽公开载体,让公众看得到公开的政府信息,我省将加强政府网站的信息公开功能,运用图片、图表、图解、视频等可视化方式,提高政府信息传播的可视性、可读性,增强政府网站的吸引力、亲和力。并发挥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作用,适应新媒体信息传播特点,贴近网民感受,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力求表达准确、亲和、自然,为公众提供客观、可感、可信的信息。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