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曾感慨:“教师改作文是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在教学中,学生一次习作的完成,语文教师们便开始了兢兢业业地伏案批改,圈圈点点,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然而,学生并不“领情”,甚至还有学生抱怨:评语千篇一律;评语不合理,太主观。
于是从四年级开始我把何炳章先生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的教学模式搬进了习作教学课堂,把教师批改习作变为学生自改互评。具体操作模式如下:
一、理性启迪,激发兴趣
在这种课堂模式启动的初期,教师可利用一节课给学生讲述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也可让学生课前搜集,课上交流。使学生明白要想把文章写好,一定要在修改上下功夫, 纠正学生在作文修改方面认识上的误区。
二、教师示范,掌握要领
1、学生的习作初次完成后,教师可从中选出质量不同的作文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阅读,口头评议优点和不足,最后由教师现场示范批改。同时告诉学生一篇优秀的习作的标准。
2、明确修改重点,有的放矢。教师指导学生自我修改作文时,首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发现错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读!默读,大声朗读,同桌间互读,班级展示读!然后再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要领,即“调、增、删、换”。
三、自主修改,明确步骤
明白标准和修改的方法后,要安排自改的时间。首先要求学生默读,检查写作内容;然后轻声读,看是否有错别字、段落划分是否合理、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得当等;最后朗读,对作文全面检查并写明大概字数、书写自评得分。
四、小组合作,组内评改
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对自己的习作并不能作出有价值的修改,这时就需要借助身边同学的帮助。
分组有讲究。每小组要安排一个得力的组长,便于教师对全班学生的作文情况进行整体把握。具体流程可以是两两批改,也可轮流在组内诵读习作,组员认真倾听并作出评价及建议。
教师巡视指导有策略。教师要积极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活动中,认真巡视每个组,随时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要督导学生认真看,认真批;要指导学生安排批改环节。
五、巩固成果、班级交流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自己上台朗读各组选出的优秀习作,再说说自己的评价。通过聆听、欣赏其他同学的习作,学生可以拓展思维,汲取经验。
六、成果展示,二次习作
无论是老师批改还是同伴互改,其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所以,学会自我修改才是最终目的。学生根据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作文。于是有了二次的创作,这一环节是成品作文的最终实现,即变“他人改自己的”为“自己改自己的”,有的同学可能需要“三次习作”。
经过这样修改出来的习作,老师的批改是多余的。教师可以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逐步具备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