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国华“以城为殉”:广德抗战殉国最高军事指挥
据广德县文史研究会会员黄大臣介绍,在广德对日抗战中,最可歌可泣的,就是一四五师师长饶国华拼死抵抗,最终以自戕殉国。
1937年11月26日,日军出动装甲车、坦克向泗安进攻,饶国华派人到吉安同一四六师协商,请派兵威胁日军侧背,可是一四六师未及时派部队支援。
日军仗着海、陆、空的优势火力,用中央突破的战术,沿着广德大道突破了林城守军防线。日军继续在飞机乱轰乱炸的掩护下,突破了一四五师守卫的泗安机场对面的阵地。守卫机场的一四五师刘子生团,在机场边沿与日军恶战一天。
第二天,刘子生团与日军在机场中肉搏血战,日机又对一四五师轰炸、扫射,刘子生团长身负重伤,全团官兵损失四分之三以上。饶国华见机场不保,便命令将飞机的器材及油桶击破焚毁,然后全师后撤,泗安失陷。
日军又以主力沿吴嘉公路直趋广德。饶国华率四三三旅,拒日军于广德前方5华里的界牌。饶部官兵孤军困守,奋勇作战,前仆后继,死尸枕藉,形势十分危急。
饶国华亲自赶到誓节渡向时任二十三集团军的总司令唐式遵报告战况。唐式遵答复说:“广德作战关系重大,应决心与城共存亡,否则提头来见。”
饶国华返回前线,命令刘汝斋团反攻,刘汝斋竟不服从命令,未出兵反而后撤。
11月30日,一四五师中将师长饶国华奉命限期收复广德时,他已下定“以城为殉”的决心,亲率一营官兵反攻,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重重包围于十字铺据点,日军不敢进逼,一再劝降。
当晚,饶国华在弹尽援绝、人马伤残、困乏已极的情势下,沐浴后焚香祷祝毕,给刘湘写了绝命书,书中有“刘汝斋不听指挥,以致兵败,职唯有一死,以报川中父老之情”等语。
当日深夜凌晨2时,他单独一人步入树林中坐在红地毯上以手枪自戕殉国,时年44岁。广德县城设有国华路以纪念川军将士。
抗日勇士胡成周:抗战尚未胜利,决不婚娶
抗日勇士胡成周,祖籍湖北广济县人,今年已经100岁高龄。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在宣城市夏渡林场孙场长的指引下,赶到胡老的住处,听胡老讲述了当年抗战的故事。
胡老1932年求学于武汉大学,1936年毕业后入黄埔军校第14期学习,1938年毕业后,胡老参加淞沪会战等对日抗战数十次,他英勇善战,屡建战功。1943年在广德的老君峰战役身负重伤的胡老伤愈后,1944年被编入青年近卫军,赴滇缅追歼日本侵略军。后来负责史迪威公路输油管道的建设工程,1945年任南京先遣军第一纵队参谋长,接防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曾希圣任命为工程师,管治治理淮河。
胡老告诉记者,一天,他正在前线抗日,突然由他老表刘祖乙持其家父从云南发来的电报称:“速回昆明娶亲,否则即为不孝”,胡老遂电复家母说,抗战尚未胜利,决不回家婚娶,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亦不后悔。虽然不孝,也不愧对于列祖列宗。
由于胡老的英勇善战,当年晋升为中校代团指导员兼副团长。讲到这里胡老情绪有些激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肆烧杀抢掠,国家面临沦陷的边缘,没有国家还有人民吗?”
幸存者甘正印:大伯用竹筐挑起我们逃生
在宣城市某银行小区,书画家甘程的姑奶奶甘正印老人接受记者的采访,她经历了当年的日军轰炸。
今年86岁的甘老身体很好,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甘老住在一楼,当记者走到门前时,老人与她的老伴张能桂(今年96岁)正在打理其庭院,门前挂着鸟笼的八哥“你好”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据甘老介绍,1937年,日军的飞机数次轰炸宣城,每次都是投下数枚炸弹进行狂轰滥炸。“当时我父亲甘习存在宣城电灯公司上班,于该年农历10月22日上午,日军的一架飞机在宣城上空进行盘旋侦察,10月24日上午有四五架日机入侵宣城上空,首先投弹轰炸了宣城火车站东站、原北门电厂处,顿时尸骨横飞,我父亲是在电灯公司上班时被炸死的,当时该公司上班的员工几乎无一人生存。飞机的轰炸使宣城无数百姓被炸死,有的尸体残片被炸飞到了电线上,那年我才8岁。也就那次轰炸,宣城一代表性地理标志,千古风流的文化圣地谢朓楼(后修复)等多处被日机炸毁。当时,宣城几乎被炸成一堆废墟,当地群众已经无法聊生。”甘老这样告诉记者。
甘老祖籍是肥东石塘桥,出生在宣城,由于宣城被日军飞机轰炸再也无法待下去,只得进行大逃亡。“当时我大伯用两个竹筐将幸存的我和我的侄儿(当时5岁)挑到肥东县老家,走了近200多公里的路程,昼夜行程一个多礼拜。当时正值冬季,途中跋山涉水,既要防止头顶上日本飞机的轰炸,又要注意路上的安全,真是吃尽了苦头。”说到这甘老哽咽了。据介绍,甘老他们是在1942年底才从肥东又回到宣城,他们在肥东一躲就是四年之多。
(文中涉及资料由中共广德县委党史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