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追寻本真的事业。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务必严格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学生生理、心理、性格等成长规律,遵循学生成人、成才的基本规律。尊重教育客观规律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接地气、落到地上。在实践中,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一个科学的“教育观”以及“学生观”、“人才观”。我建议大家读一读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和薛瑞平的《心平气和一年级》等,尝试实践,一定会受益匪浅。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应试的背景之下,学生基本上变成“为家长挣面子、为老师挣分数、为学校挣荣誉”的“三挣”工具,出现“早七点,晚七点,作业要到十二点”现象,学生没有锻炼时间,没有起码的休息时间,甚至没有了遐想的时间和空间,“简单”教育手段不同程度违背了教育规律,有悖于育人基本宗旨。真正专家型的老师则是在研究中,比较关注少数问题学生,注重个案研究、叙事分析、跟踪调查、耐心指导,尤为注重过程关注和分析,我曾经听过台湾台北市永乐国小纪咏龄老师的《重新靠近与理解》报告,她用自己两个弟弟成为跳级资优生的过程,说明其中的教育道理与实践,引发了与会者许多的教育思考,大弟弟纪骏仪在参加工作之后的一句话“不断地在与同学们说再见”,引发姐姐深思,不断的跳级其实对大弟弟的同学之间情感产生一定影响,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负面影响,纪老师客观分析跳级的积极效应,也不回避事实中的消极影响,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同时给大家一些接地气的、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尊重规律,关注具体,务实实践,旨在向“善”改变,才是真正让所有孩子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教育、合适的教育。尊重教育规律、注重个体实践两个基本层面的正确、科学、有效实施,均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严谨的精神、精致的行为。中小学老师具有一线教育教学实践的体验,关注个例,从事个案分析、案例研究,多从事一些“扎根”研究、“本土”实验,贴近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贴近自己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的需求,知晓他们的问题,实际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坚持不懈实施。
我们探究了假期互助合作小组,以一周为周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为形式,以互助为关键,学生四人一组,每周集中一次,自己互查上周作业,说出满意之处,提出本周疑惑,基本安排在周六或者周日,大家共同学习,上午完成书面作业,下午以小组为单位,家长组织户外活动,参观、游玩等全在其中,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又融洽了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全面完成暑假作业量,而且是高质量、真正全面的完成,更为重要的是,同学们在假期实践中逐步养成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中小学一线教师务必主动进一步加强与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寻求他们的理论指导与前沿引领,分清当今教育上的真问题与假命题,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一线以及研究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高难度的教育问题,在实践中逐步实现自身的专业化成长,积极探究基础教育界在教育教学上的有效模式,切实提高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