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完两周不到的时间,福州部分酒店力推谢师宴套餐,且预订数已超百桌。6月15日,记者获悉,福建省各地纪委禁止教师参加谢师宴。因此不少教师进退两难,纷纷选择另类“散伙”方式。(6月16日《东南快报》)
苦读12年的孩子即将告别家乡、告别亲人、告别师友,到异地大学深造,就此举办谢师宴,是情理之中的事,恐怕怎么禁也禁不了。而且,跟“谁家过年都会包顿饺子”一样,举办谢师宴与学生家庭经济贫富状况没有多大关系。
既是谢师宴,显然就该以感恩老师的辛勤教诲、孜孜关爱为主旨。那么谢师宴或许就不该仅仅将高中老师作为宴请对象,而应该包括小学、初中的老师。这样才算圆满,才算有人情味。否则,就有功利化嫌疑。
谢师宴去除功利化倾向,在学生一方而言,不该是告别老师、感恩老师的必不可少的程式,起码不该形成举办谢师宴攀比风。毕竟,感谢老师,不会仅限于请老师吃顿饭这么简单,更不该是此番宴请之后,与老师的感情从此“一拍两散”,师生双方两不相欠,可以形同陌路。
在接受宴请的老师一方而言,显然不该以受没受到学生及家长宴请,作为衡量学生对自己感恩轻重的标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为学生作奉献,如果追求回报,根据学生表达感恩的物质价格施教,必定导致教育教学活动畸形。
也正是如此,揆度谢师宴风气,关键在老师。如果老师执意不赴任何谢师宴请,那么谢师宴自然失去土壤。但是,我们对此一味杜绝,上升到违规违纪的高度,显然背离社会尊师重教的主旨。因为感谢老师,总要有一个出口。即便不以谢师宴的方式,也会以其他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当我们老师们拿起谢师宴上的筷子,端起谢师宴上的酒杯,更该想想自己执教过程中的瑕疵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