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著名导演王晓鹰执导,侯岩松、涂松岩、徐筠主演的经典原创话剧《伏生》,将于6月25、26日在合肥大剧院上演。离开家乡40年后,首次带着自己在国家话剧院的作品到合肥公开演出,昨日王晓鹰在接受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采访时称,这对他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回家乡汇报演出,意义特别
采访一开始,王晓鹰就高兴地说自己是合肥人,“以前进校园演出过,《伏生》是我这几年来最好的作品,40年后回家乡汇报演出,非常的荣幸,所以对我来说意义特别重大。”
王晓鹰回忆,很小的时候就看省话的演出,那时候的合肥市文工团也演话剧,虽然创作和演出可能不如一线的城市。在他看来,话剧不能只有一个体制内的剧团,当他听说目前安徽也有不少高校和体制外的团体在做话剧时,他直言:“我对民间做戏剧有特别的敬意,因为真的挺难的。”
坚持追求,用中国方式讲故事
说到《伏生》这部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作品,王晓鹰说上个月有两件喜事,同一天,在上海举行的壹戏剧大赏上,《伏生》获得“年度大戏”、“年度最佳编剧”和“年度最佳导演”三个大奖, 主演侯岩松也凭借这部戏在广州摘得了“梅花奖”。他自信地说:“这部戏在艺术上非常好看”。
王晓鹰坦言,看到这个剧本就知道,艺术上没有好的文化方式和演员好的表演,这个戏做不好。“这里就有一个追求。好些年,连续的几个戏里都在实践,讲好中国的故事,塑造好中国的人物,表达好中国的文化哲思,怎么用中国的方式去讲,创造舞台上的中国式诗画意象。通篇贯透着中国的美学神韵意蕴,浸透中国文化的意象。”
好戏多演,简单搞笑会坏口味
王晓鹰认为,话剧艺术是相对小众的,因为演出受众有限,每次几百人,但是它向观众直接传递信息,传递更复杂深刻的情感和思想,现代都市的发展需要高雅艺术做一个引领,“简单娱乐的艺术是必要的,但高雅深刻的东西也是需要的。文化的高雅性需要一定的建树。”
而要它变得相对大众性,就是要多演出,“一场一千观众,一百场就十万观众,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只完成了前一半,后一半就需要更多的演出,让百姓有更多接触的机会,这样才会实实在在对一个城市的高雅艺术氛围起到作用。”同时他也指出,“要看好戏,简单搞笑的戏会把观众口味搞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