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改到深处见奇崛
合肥 加速度谋改革
下一篇4 2015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协同创新 均衡推进 深化改革
合肥 改到深处见奇崛

 

据《人民日报》6月10日06版报道 合肥有个“未来中心”。它是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主楼,寓意探索未来世界。参照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模式,合肥前期建立了语音信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10个产业研究院,又规划建设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一批高端创新研发平台。

“探索未来,惟有协同创新;谋求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介绍,合肥打出改革组合拳,从改革城乡建设管理起步,推行行政审批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均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统筹谋突破为城市发展“要合力”“出效益”

改革组合拳,首先打向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在强化统筹的基础上,谋重点突破之功。完善规划决策体制机制,合肥强化规划的统一决策和龙头作用,统一决策部署和调度全市建设工作, 将项目管理职能分解为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大环节,实行专业化分工、分段作业,实施征地拆迁、沿途管线建设以及项目工程外围单位“三协同”,实行建设工程“有效最低价中标制度”、“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和拆迁安置“三榜公示制度”。

“改革不仅破解了城市建设的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更实现了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吴存荣说,改革将相关职能部门定位在各自的“工段”上,合力超过预期,项目建设的速度和质量远远超过预想,也构建起环环相扣、阳光运行的监督链条。

制度协同严落实为创新创业“造环境”“当杠杆”

“在合肥,工业项目3个月内、其他项目4个月内都能办好手续、开工建设。”市长张庆军介绍,建设项目查验申报的办理时限,在一些城市需要100多个工作日,在合肥最多只需8个工作日。高效环境的背后,是制度保障和规则支撑。近年来,合肥协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等19项改革举措,出台100多项制度规定,推动创新创业资源流动更加顺畅,让创新创业的热情充分释放。今年,合肥市拿出5亿元,以基金方式投向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测算,可撬动20亿元的社会资本投资。

以人为本重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要均衡”“相和谐”

2月28日,合肥市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治城育人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均衡推进的重要考量。”吴存荣说,“改革,必须以人为本,以增加老百姓的福祉为出发点,将城市建设成为关怀人、陶冶人的幸福家园。”

合肥围绕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改革,弥补存在的一个个短板。2014年,188项改革全面铺开,形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今年,合肥着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深入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