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这曲耳熟能详的湖北经典民歌《龙船调》,将黄梅戏和土家风情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昨晚,由市场星报和安徽大剧院联合承办,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打造的土家风情黄梅戏《妹娃要过河》在安徽大剧院上演。华丽的少数民族服装、热闹欢快的歌舞、独具湖北特色的《龙船调》,让看惯了《天仙配》、《女驸马》等黄梅戏经典剧目的观众不由眼前一亮,也赢得了阵阵掌声和叫好声。
土家文化嫁接黄梅戏,不可复制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闻名全国的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该剧主演阿朵的扮演者杨俊告诉记者,《妹娃要过河》的创作灵感来自传统民歌《龙船调》,并在剧中对《龙船调》进行了重新包装,将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融入其中,讲述了鄂西土家龙船寨主的女儿阿朵,为本寨利益被迫许婚权贵。但婚期将近之日,阿朵与客家水手阿龙一见倾心,两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唱响真爱无敌的千古歌谣。
熟悉的“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歌声贯穿始终,土家女儿哭嫁、传统歌舞茅古斯、砍邪歌等极具民族特色的仪式和歌舞,推动着剧情走向高潮。在该剧中,土家歌舞的野性张力与黄梅戏的温婉缠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独特的艳丽服饰等,让省城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土家族特有的风俗和文化。
杨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对于黄梅戏的认可还是认为安徽的黄梅戏是最纯正最有代表性的,而独特性是湖北黄梅戏追求的方向。湖北黄梅戏还有它的地域方面的追求。”湖北黄梅戏向安徽学习了20多年,也形成了独特的鄂系文化。鄂系文化的音乐都是比较强势的。安徽黄梅戏文化也是比较强势的。杨俊坦言,“最开始都觉得这个想法很‘危险’,对自己也是很大的挑战,都是家喻户晓的唱腔,结合不好就会相对抵消,不会得到认可。这种强强联合是不是能做到1+1=2,最初我们心里没有底。”
经过无数场的磨合,杨俊眼中的《妹娃要过河》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古老的剧种,而是更加的“清新、时尚”, “大家都知道少数民族的个性是比较张扬、比较野性的,我们这部戏‘十姐妹哭嫁’这个情节是不能复制的,就像安徽黄梅戏的‘天仙配’、‘女驸马’一样是不可复制的。”
“汇报”演出获认可,动力前行
优美的黄梅腔调、时尚热辣的土家舞蹈、凄美的爱情故事征服了省城的现场观众。演出结束后,很多观众围着剧团久久不愿意离去,说这出戏,好看、又好听!杨俊自言,“得到观众的认可,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作为从安徽走出去的黄梅戏演员,杨俊把它看作是场汇报演出,她说,“如果说有很多剧团把进京看得至高无上的话,我一直把安徽这个舞台、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看得更重。就像我在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庆获得金奖的时候比获得梅花奖、文华奖还在意,我认为这是我离家20多年后家乡人对我的认可。所以这第二次回安徽演出我的心情是别样的。”而现场观众反映很热烈,杨俊也放下心来。杨俊透露,接下来还将带着这些黄梅戏走向全国,“不断培养年轻观众,这个剧种才会有不一样的出路。”
戏迷点赞好看、好听,直呼过瘾
昨晚现场观众爆满,精彩的演出引来观众阵阵喝彩,观众们直呼过瘾。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向记者表示,这个戏很特别,带给他们很大的惊喜。“黄梅戏我们很熟悉,但是看到穿着土家族服装的演员唱黄梅戏还是第一次,很新鲜的感觉。”“虽然是黄梅戏,土家族的服装、语言和特别的风土人情更吸引我,希望有机会能亲眼去看一看。”
拉着父母一起来看戏的陈小姐告诉记者,“我们年轻人平时接触地方戏的机会较少,可能是因为没兴趣,而这出戏的爱情主题和其中的搞笑情节很吸引我,特别是把大家耳熟能详的曲调演绎得那么独特和精彩,非常好看。”而一位叫石天培的老先生则激动地告诉记者,自己是老戏迷了,平时自娱自乐的时候也会做做乐师,为其他戏迷伴奏,昨晚特意和老伴赶来看这出戏,“杨俊唱得好啊,老腔老调,我们很爱听。”
据了解,为了能让更多的观众有机会欣赏到这出别具味道的鄂派黄梅戏《妹娃要过河》,今晚还将在安徽大剧院准时开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