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三女生小张凭借论文等成绩,通过了今年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初审,但近日有网友发现,论文第二作者疑是张同学母亲。3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教授证实,张同学确实是其女儿,相关论文是女儿自己写的,她参与修改,“我们是经得起检验的。”(6月4日《新京报》)
面对这种质疑,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导的母亲显然有些着急,她想证明女儿有写这篇论文的能力,先说她们是书香世家,女儿从小就读四书五经,很优秀,然后表示她被人“打击报复”,经得起检验。然而这种回应主观性太强,都是抽象的,无理无据,没有拿出马克思主义者以事实为依据的唯物主义精神来,很遗憾。
“母女合写论文”因论文发表者的特殊关系,比较容易引起公众质疑。而利用高考自主招生的择优条件,一些更隐秘的“代笔”行为该如何监督呢?不排除那些更有“资源”和“门路”的考生,将自主招生转变成自己升学的“康庄大道”。
因此,与其在质疑“母女合写论文”是佳话还是假话上纠结,倒不如将目光锁定在自主招生制度上。就拿一些学校将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作为限制条件来讲,这种规定科学合理吗?在如今很多刊物只要掏钱就能发文章的当下,我们很难保证其他人不去钻这个空子。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在应试教育饱受诟病的当下,如何保证自主招生的科学合理性,建立起没有漏洞可钻的招生机制和考核机制,让参与的考生人尽其才,让想透过自主招生“借道”走后门者中途“歇菜”,才是教育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