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任金如/文
王恒/图
2015年5月15日,合肥大雨。当日的天气似乎也知道我们此行目的——寻找经历安徽抗日战争的苦难幸存者,特意送来“眼泪”。在只有两间平房的小屋里,90岁的退休教师姚树元老人,给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记者讲述了当年安徽人民遭受的苦难——中秋凌晨,巢湖之滨的一个村落,三四百人被日本鬼子屠杀。老人说,教科书上许多人都不熟悉的蒋家渡大捷,虽然只打死了7名日军,但对于沦陷区的受难者而言,无异于黑暗中突然升起的明星。
呼唤年轻人勿忘国耻
77年前的中秋凌晨,对于曾经的经历者无异于一场噩梦。几百个日本鬼子乘着天未亮,将位于巢湖之滨的温家套围个水泄不通,把温村一百多户房子上都浇上汽油,三四百男女老少就这样被活活烧死、杀光,一个不留。面对大家不熟悉的过去,姚树元老人干脆翻开了手边早已准备好的一本“安徽历史”的课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6月出的第1版)。
在书的第100页“日寇在安徽暴行”的一章节,记者看到,对于老人念念不忘的惨案,仅用了100余字的描述:“1938年10月,一名日寇闯进巢湖北岸巢县温家套孙村强奸妇女时,被愤怒的村民打死扔进巢湖。日军闻讯后,100多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士兵冲进村庄,见人就杀,见屋就烧。温家套3个村庄被杀害了316人,烧毁房屋900多间、民船18只,衣物器具悉被烧尽。”
在江淮抗战章节,老人推崇备至的新四军成立之后的第一场胜仗“蒋家渡大捷”,也仅仅用了一句话总结:“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四支队挺进皖中后,在巢湖蒋家河口歼灭日军20余人。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这些时间、细节“语焉不详”的记载,很难给人多深的印象,而让广大爱国青年们了解当年沦陷区悲惨情况,铭记国家的苦难,热爱国家、热爱生活是非常必要的,老人说。
发生在中秋的温家套惨案
虽然当年只十二三岁,但是总被大人们委任为“故事王”的姚树元,讲述起温家套惨案,细节清晰得仿佛发生在昨天:“1938年中秋的凌晨,我和二祖父睡在稻场破蚊帐里,突然一阵爆豆似的枪声,从东南方向传来。机关枪、步枪声如粥锅一样,一阵紧似一阵,直响到太阳溜边才止住。因为大女婿家住那个方向,所以隔离邻居的姚学海爹爹特别担心,但因无法靠近,才在隔壁的赵家庄打听到温家套百十多户都被鬼子烧光,全村三四百人全部被烧死、杀光。”
而更为翔实的细节,是在一年后死里逃生的温伯伯口中听来的,姚树元说。那一年农历六月初一的傍晚,守在柘皋龟山据点的两个鬼子在烧饭伙夫的指点下,摸进了温村找“花姑娘”,眼看着鬼子们在村里的大屋堵住了躲进去的妇女,丢下枪抱着少女就要强奸,村里的壮汉们终于怒了,几个人一拥而上掐死了鬼子,直接绑上石头沉入巢湖。
第二天,四个鬼子在伙夫的带领下找到了温村,威逼恐吓村里没逃走的老人和孩子,得知了真相。接着,温村人面临的就是小鬼子们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先是十几个农民被逼着挖坑活埋。几个月之后,逃亡回来的壮丁们回村收割稻子时,惨案发生了,除了侥幸逃走的温伯之外,全村一百来户、三四百人,就被堵在家里、浇上汽油烧死,强行冲出来的老百姓不是被打死,就是被捅死。后来隔壁村的乡亲们被逼着去收尸,这才发现温村里母女相抱、父子相拥烧死的“乌焦巴弓”的惨状,尸体发出来的臭气连浓烈的汽油味都掩盖不了。
犹如天上明星的蒋家渡大捷
在蒋家渡口伏击战的胜利之前,活在沦陷区的人们,就仿佛生活在万丈深渊里,活在浓浓黑暗中,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姚树元说,那一场胜仗就仿佛漆黑的夜空突然跃出一颗耀眼的星星,让人看到希望,在那之后,连小鬼子们也不敢像以前那样三三两两在村里乱窜,黑夜里,龟缩在据点里的鬼子时不时会放些空枪。
姚树元回忆,那时,在鬼子进驻巢县县城之后,就派了好多人进驻了柘皋镇,三天两头有汽艇早上从巢县驶出,穿过巢湖把军用物资沿着柘皋河运到柘皋镇卸下,又把抢来的猪肉等农产品装上运回巢县城。每次路过蒋家渡时,汽艇总得停下,鬼子们上岸,在渡口的一些村落里找“花姑娘”、抓鸡子,从不间断。冯玉祥的侄孙冯文华和张恺帆掌握了这个规律,在当地群众配合下,带着六七十个人,于夏至那天上午埋伏在渡口丛林中。等到中午,果然小汽艇突突地开到了渡口,七八个鬼子敞着胸,倒背着枪,吆喝着跳上了岸。冯文华大喊一声“打”,土洋枪、盒子炮齐发,七个鬼子一声不吭地倒在了河里,汽艇上两个鬼子见势头不好,一个开着汽艇仓惶南逃,另一个鬼子惊惶地胡乱打机关枪。被打倒的鬼子有的还在水里挣扎,恨透鬼子们的战士纷纷跳下水,摁着鬼子活活闷死……
经历轰炸、战火中重生的柘皋
巢湖市柘皋镇,南距巢湖市主城区20公里,西离合肥市48公里。如果不是老人的讲述,你很难想象在74年前,这个现在的安徽省综合改革试点镇,当年曾是火光冲天、尸横遍野。是无数革命先行者和苦难者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这里的和平。
姚树元回忆,在1941年的柘皋大捷之后的三个月,5月24日,那天他正在吃早饭准备下地干活的时间,突然发现天上从拓皋河口窜出21架“飞贼”,沿着拓皋河徐徐北上。他心知不妙,驻足双目紧盯飞机的方向,只见那21架飞机,直向柘皋俯冲,一颗颗银鱼一样的炸弹,在阳光下特别耀眼,瞬间爆炸之声震动山谷。21架飞机,在那个小小的柘皋镇反复盘旋轰炸,有时飞机几乎飞到了头顶,晴空下仅仅千百米的飞机翅膀上的膏药旗,也清晰可见。
本认为只丢几个炸弹就飞走了,没想到一批批银鱼般的炸弹没完没了地丢下来,而且还隐隐约约听到了机枪的扫射声,姚树元说。飞机就这样往返丢炸弹、扫射足足两个小时,才直接飞向南京。当天下午,村里应发叔的女婿来哭诉,才知道,镇上人被炸死者不计其数,他家的妻儿给炸飞了找不到尸体,许多大树上都挂着人腿、胳膊。
第二天同一个时间,还是21架飞机,这次丢的是燃烧弹,把整个拓皋房屋几乎烧完。千万不要忘记这些苦难的过去,老人说,只有清晰地记得历史的耻辱,青年人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以实际行动向先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