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69岁的钱先生腿脚六级伤残,老伴已是肺癌晚期,而他们唯一的儿子去加拿大12年只回来过4次,如今也不愿回国。在给儿子发去的邮件中,老钱无奈又伤感地写道:“在这个世上,什么东西都可以不要,唯独不能不要生你养你的父母。”
从本质上来说,移居国外的子女疏于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与其他为事业打拼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外界往往对前者寄予了更高的期待。事实上,人们也愿意承认那些把子女送出国的平凡父母往往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希望得到子女更好的照顾也理所应当。然而现实并不总如人愿,老钱亦不是孤单的困惑者。
是让子女出国寻求更好的发展,还是把子女留在身边以相互照应?相信绝大多数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但恐怕也没有哪一位父母会预料到聚少离多的精神压力可能超乎其想象,甚至成为一种伤害。即便“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在淡化,但不论是从亲情伦理上讲,还是从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方面讲,“养儿防老”的诉求都有其正当性。倘若父母只求多见子女一面的小小心愿都难以满足,老有所依岂不是奢谈?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身居国外的子女实在抽不开身或不愿回国发展,至少应将父母先安顿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养老的后顾之忧。像南京老钱的儿子这样淡漠处之,定然与人们所认为的“有出息”相去甚远。要知道,中国式养老绝不是单个个体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就能解决的问题,家庭、亲情的联结仍不可或缺。
(摘编自《快乐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