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安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祖国、为安徽争光添彩。辉煌成绩的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苦努力和默默付出,特别是在退役后,运动员们又迎来了人生另外一个赛场。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有关运动员保障政策,弘扬安徽体育精神,由安徽省体育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安徽省体育人才服务中心承办,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协办的“寻找安徽省最美退役运动员”活动去年启动以来,反响很大。市场星报将继续刊登安徽退役运动员的典型事迹。
“普陀有二翔,一个叫刘翔,一个叫张翔。”这是一句在上海体育圈里一直流传的话。刘翔人尽皆知,张翔是谁?
连续三届获得上海市运动会冠军,获得四届欧洲青少年女足邀请赛冠军,获得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第三名……普陀女足,在上海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一个奇迹!而这个奇迹的背后,镌刻着一个老安徽运动员的名字——他就是普陀区青少年女足教练张翔。
高校毕业,选择基层执教
1989年,为安徽足球队效力了7年的张翔退役了。何去何从?摆在张翔面前的这道选择题,并没有让这个七尺汉子犯难。“只要有一线机会,我就不会离开足球、放弃足球!”张翔用这句话道出了他的心声,也以此作为他的人生目标。
当时,他有一个机会进入上海体育学院深造,所以他毫不犹豫地踏进了学校的大门,选择了他钟爱的球类专业。1993年,足球专业的张翔和同班同学钱惠一起从上海体育学院毕业了。那是中国足球即将迈入风起云涌的职业化时代的前一年,张翔进入了当时的刘光标足球俱乐部担任助教,准备在男足领域开展自己的事业。
但张翔很快就“转行”了,因为女友钱惠大学毕业后来到普陀区,开始担任小学年龄段女足的训练工作。“小学年龄段的球员进入初中年龄段,就没人带了,因为大家都愿意去带男足,男足赚钱多嘛!但为了我女友,我决定去普陀带初中年龄段的女足。”张翔回忆道。
就这样,他从高等院校毕业后,选择了上海市普陀区青少年足球学校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校任教。
默默付出,结出累累硕果
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张翔没有为他当时的选择后悔过。他用行动支撑着他的选择,也用成绩证明了他的选择。从1993年踏上新的工作岗位起,张翔就开始探索一个全新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他牵头的普陀区女足项目,从幼儿园开始选材,随后升入指定小学和中学,当地体育局为参与女足训练的孩子承担一半学费——这种“一条龙”模式成为当时探索体教结合的新亮点。经过几年的奋斗,他硬是把一直默默无闻的小学足球队打造成全国同行业闻名的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球队。这些年,普陀女足源源不断地向国家队和上海队输送着人才:季婷、张颖、孙凌等12名队员进入了国家队;袁莉、付玉婷、邱芳芳、张娜等16名队员进入了国家青年队;辽宁全运会上,上海成年队的22人中,有10名队员出自普陀区,青年队的22人阵容中也有12名来自这里。
现在,随着国家足球改革方案的出台,张翔探索的体教结合的模式也有望更好地得到推广,结出更多的硕果!
说起20多年来,如何能坚守在青少年足球这样一个清苦的阵地上,张翔平淡地说:做好这份工作,要具备“三心”——爱心、耐心和恒心。爱心,就是要把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就是带着孩子不断重复那些基本要领;恒心:就是要能耐得住寂寞。一席话,表露了张翔的心迹,但二十余年的付出,又岂是这一句话所能说得清的?
张翔是普陀区体育界的第一位上海市劳模。当初评选时曾有人怀疑,一个基层体育教练也能评劳模?结果事迹材料送上去,一路通过,大家都说:“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怎么不能当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