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降收费非得总理“喊话”?
“证霸”找不到工作 需自我反省
微声音
预感被查,就快去自首吧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5年5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银行降收费非得总理“喊话”?

□刘 鹏
 

国务院新闻办5月8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下阶段将进一步清理和规范银行收费项目。(5月10日中国新闻网)

总体上来说,此次银监会提出的“坚决取消”、“不再另外收费”、“能降即降”三个针对性的规范要求,还是让人满意的。而且相信严格执行下来之后,肯定会有一部分银行收费被取消,一部分被降价。

但回到此次降费要求的前提中看,我们又难免有所纠结。因为在降费要求之前,李克强总理曾“在工商银行召集国务院9部门负责人及23家银行负责人举行座谈会”,并明确提出了“可不可以进一步减少服务收费”的要求。换言之,银行此次规范与降低收费,是总理“喊话”喊出来的,是一次迫不得已的被动降费,让人多少有些高兴不起来。

按说,降低服务性收费,不仅有利于客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对银行来说,也是一个端正与树立形象,赢得客户信任与依赖的明智之举。但一些银行偏偏固守现有利益,不仅收费,而且不该收的也收,该少收的多收。每次降费都像挤牙膏一般,不挤不降,一挤降一点点。而且往往等“风声”过后,不仅相关收费又改头换面重新出现,而且新的名目和收费也层出不穷,以致出现了相关收费越降越多等情况。

回到最初的疑问中去,假设李克强总理没有做出降费的“喊话”,相关部门会出台行政命令以要求降费,银行会真的降费让利客户吗?答案显然并不乐观。分析原因不难发现,银行相关收费难降,其根本原因并非行政管理不严,也不是相关法律制度缺失,而在于,银行作为经营实体,其依然存在“我说了算”的唯我独大问题,而客户则相对缺少话语权,更没有与银行充分博弈的条件。

市场机制无法发挥作用,垄断相对存在,要让银行牺牲一定利益,这显然是比登天还难的。这也是银行收费一降再降,屡降不少,越降越多的根本原因。因此,除了总理“喊话”施压,出台行政命令督促银行降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打破垄断经营,促进市场竞争。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