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29天如何复习数理化?看正文
2015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一中名师教你如何踢好“临门一脚”
最后29天如何复习数理化?看正文

聂耀宗 记者 桑红青
 

安徽今年高考数学学科复习有哪些注意事项?数理化该如何复习才能得高分?最后一个月数理化复习还有没有效果?……一年一度的高考复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迎考,本报邀请合肥一中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名师传授考生后期“赢考秘笈”,希望对考生复习有所帮助。

数学临考前复习不能只“埋头做题”

合肥市第一中学 郑汉洲

1.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考纲》。这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命题通常注意试题背景,强调数学思想,注重数学应用;试题强调问题性、启发性,突出基础性;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凸显数学的问题思考;强化主干知识;关注知识点的衔接,考察创新意识。

《考纲》明确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因此试题都比较新颖,活泼,所以复习中你就要加强对新题型的练习,揭示问题的本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多维审视知识结构。高考数学试题一直注重对思维方法的考查,数学思维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知识是思维能力的载体,因此通过对知识的考察达到考察数学思维的目的。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数学思想和解题的方法。

3.把答案盖住看例题。参考书上例题不能看一下就过去了,因为看时往往觉得什么都懂,其实自己并没有理解透彻。所以,在看例题时,把解答盖住,自己去做,做完或做不出时再去看,这时要想一想,自己做的哪里与解答不同,哪里没想到,该注意什么,哪一种方法更好,还有没有另外的解法。经过上面的训练,自己的思维空间扩展了,看问题也全面了。如果把题目的来源搞清了,在题后加上几个批注,说明此题的“题眼”及巧妙之处,收益将更大。

4.研究每题都考什么。数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做题,“熟能生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做题不是搞题海战术,要通过一题联想到很多题。你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研究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的多条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构建知识的横向联系又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一节课与其抓紧时间大汗淋淋地做二三十道考查思路重复的题,不如深入透彻地掌握一道典型题。

例如深入理解一个概念的多种内涵,对一个典型题,尽力做到从多条思路用多种方法处理,即一题多解;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要努力摸索规律,即多题一解;不断改变题目的条件,从各个侧面去检验自己的知识,即一题多变。—道题的价值不在于做对、做会,而在于你明白了这题想考你什么。

5.答题少费时多办事。解题上要抓好三个字:数、式、形;阅读、审题和表述上要实现数学的三种语言自如转化(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要重视和加强选择题的训练和研究。不能仅仅满足于答案正确,还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追求解题质量,少费时,多办事,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解答高档题。

要不断积累解选择题的经验,尽可能“小题小做”,除直接法外,还要灵活运用特殊值法、排除法、检验法、数形结合法、估计法来解题。

在做解答题时,书写要简明、扼要、规范,不要“小题大做”,只要写出“得分点”即可。

6.错一次反思一次。每次考试或多或少会发生些错误,这并不可怕,要紧的是避免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考试中重现。因此平时注意把错题记下来,做错题笔记包括三个方面:(1)记下错误是什么,最好用红笔划出。(2)错误原因是什么,从审题、题目归类、重现知识和找出答案四个环节来分析。(3)错误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根据错误原因的分析提出纠正方法并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应注意些什么。你若能将每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分析,并尽力保证在下次考试时不发生同样错误,那么在高考时发生错误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

7.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1)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2)似非之错。记忆得不准确,理解得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等等。(3)无为之错。由于不会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原因找到后就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力争有为。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老大难问题。

另外,将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从各方面不断的调试,逐步适应。注意书写规范,重要步骤不能丢,丢步骤等于丢分。

根据解答题评卷实行“分段评分”的特点,你不妨做个心理换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平时做作业“全做全对”的要求中,转移到“立足于完成部分题目或题目的部分”上来,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太多时间,有时放弃可能是最佳选择。

物理 后期复习要扫除知识盲点

合肥市第一中学 程梦辉(中学特级教师)

在迎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总结,将前期的复习内容联系起来构成知识网络,使之“变厚为薄”,并顺着这些网络“查缺补漏”,查找前期复习中的不足与欠缺,进而及时填补复习漏洞,避免出现复习盲点。

考生可从物理概念(如比较位移与路程、速度与速率、电势与电势能等相似概念)、运动问题(如直线运动、平抛运动、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等运动规律及典型类型)、力学问题(如解决力学问题一般从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功能关系入手)、电场与磁场问题(带电粒子或带电微粒在电场、磁场及复合场中的运动及一系列的实际应用等)、电流问题(恒定电流、交变电流、电磁感应中的感应电流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实验问题(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实验问题的演变与创新等)等角度构建网络;也可以参考一些二轮复习资料提供的复习网络进行知识的梳理与总结。

在迎考复习的最后阶段,考生要把握复习方向。要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对前期复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重视回归课本,对发现的问题要从课本上找答案,力求全面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扫除知识盲点,使每一位考生都能满怀信心地迎接高考。

临近高考,各种各样的测验、考试将比较频繁,很多考生总会下意识地将测验或考试的成绩与自己的学习水平、近期的复习效果乃至将来的高考成绩等一系列问题挂起钩来,一旦成绩有所起伏,便对自己产生怀疑,增添许多心理压力。实际上,一、两次的成绩并不能决定什么,要对自己有信心,应学会对自己作出心态调整。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出现的问题:目前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暴露出问题是一件好事,恰好借此机会及时解决问题,使问题越来越少。如果我们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之上,切实地做好各项复习迎考工作,距高考的最终成功也就越来越近了。

化 学 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

合肥市第一中学 任峰

1.以“本”为本,以“纲”为纲。“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说明》的研究,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2.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一定要加重复习,具体到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复习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平时老师交代的重点知识复习,也可以根据高考出现的频率去复习。研究近六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题我们发现,尽管考点有120多个,但是常考的知识点却比较稳定:1.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2.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无机;有机;3.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和结构简式;4.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5.实验设计;6.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7.元素周期表知识及其应用;8.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9.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0.同分异构体;11.有机反应类型;12.醇、醛、酸、酯的衍生关系; 13.简单定量计算;统摄、归纳的能力。

在复习中最忌讳的一种情形是,总感觉到有许多知识点自己没有复习到,看到哪一道题都担心高考会考到,这种心态实际上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