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鎏金弥勒佛、宋代鎏金佛塔、现存时间第二早的敦煌遗书、充满神秘色彩的舍利子……昨天上午,“佛光恒常”大型佛教主题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展出,来自安徽博物院、浙江博物馆和我省其他地市文博部门的99件佛教文物精品首次集中展示,有些文物还是第一次公开亮相。据了解,展览将一直持续到8月30日。
看现存第二早的敦煌遗书
众多展品中,年代最久远的距今1600年左右,是北凉神玺三年的《贤劫千佛名品》经书,这件安徽博物院珍藏的稀世佛家珍宝,出土于敦煌高昌,是现存时间第二早的敦煌遗书。也许很多人会奇怪,敦煌出土的文物怎会出现在安徽?其实这跟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时任甘肃省府秘书长的许承尧。据了解,许承尧是位收藏爱好者,收藏了很多佛教文物,后都捐赠给了安徽博物院,该经书只是其中一件。
古老舍利子揭开神秘面纱
在展览的“佛根深培”单元,市民们还能欣赏到遴选宋明时期无为砖塔、寿县报恩寺、潜山太平塔等佛塔地宫出土的佛教精美文物,这些文物以精致的金银器、玻璃器、舍利子、瓷器为主。
展出的锤揲金棺就是用来存放舍利子的容器,当年出土时装满了舍利子。别看金棺本身不大,但它是以六块黄金薄片铆合而成,通体饰精细花纹。金丝所制的双环灵活可动,看上去犹如门可以开启一般。棺首的下部还有一台基,既如入门前的阶梯,又像故意将金棺的前部抬高,使金棺看上去如同宫殿一样。
宋代鎏金佛塔堪称“国宝”
此次展出的宋代鎏金佛塔又称“阿育王塔”,珍贵程度堪称“国宝”。传说发明阿育王塔的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最后一个国王钱弘俶。公元955年,钱弘俶命人造八万四千金涂塔,每个塔的塔身有四面,每面绘有梵吏故事,并以五百塔遣使颁日本。
展品中还有一尊北朝弥勒佛造像,这尊弥勒佛造像手法巧妙,运用剔地浅刻法,将佛身所着软薄衣衫的质地及皮肤细腻柔润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