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自然 吃出健康
2015年3月3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源于自然 吃出健康

 

人的一生,健康是第一位的,没有健康就没有真正的幸福。那么我们该如何爱护和保护身体呢?俗话说得好:“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饮食。药疗不如食疗,药补不如食补”。

中医凝聚了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对全人类的四大贡献之一。中医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药食同源”。

李怀安

“药食同源”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中药与食物来源相同,都来源于大自然。中药的来源皆为天然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而日常人类食用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等,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第二,在中医学中药物和食物是不能严格区分的,有些药物即是食物,有些食物即是药物。

食物的药用价值,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与繁衍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学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为避。换句话说,那时,由于物质匮乏,只要是没有毒的就可当成食物。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发现的食物越来越多,各种食物的性味和功效也被人们慢慢认识,同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一些食物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可以来治病,于是有些药物就从食物中产生了。这些生活体验,载入了《神农本草经》、《皇帝内经》、《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人们已经将食物及医药融成一体,演化出“药食同源”的文化。这是食疗的基础,也是养生的智慧。

《皇帝内经》说“空腹食为食物,患者食为药物”,说明了食物与药物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可称为最早的食疗原则。

《养生寿康书》说:“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孙思邈非常重视食补,认为“安神之本,必资于食”。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到:“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可见食疗在中医学中的至高地位。

现代人物质丰富,摄入很多肥腻的食物,加重了肠胃负担;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变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晚上也常常忙于应酬招待,导致身体严重透支;再有,经常在冬天贪吃反季节的寒凉食物,或者在夏天里人体毛孔大开的时候,频繁使用空调。这些不良习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人们的免疫力下降,体内寒湿很重,经络不通,血液流通不畅,血管壁弹性变差,动脉硬化,同时身上、脸上会长痘、长斑,重者甚至会长肿瘤。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人的健康,遗传占15%,社会条件占10%,气候地理条件占7%,医疗条件占8%,自我保健占60%。所以即使在医疗条件极好的情况下,你的健康保障也只有8%。而如果能运用好食疗,同时注意心态和生活习惯,就能保障健康的60%。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人类亚健康人群占比75%。这些亚健康群体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出现病变,如果注意养生再进行合理的调理,那么亚健康状态就会消失,就不会生病。徽印象系列健康产品正是结合古代验方及现代中医药理论,根据现代人类的生活饮食习惯及气候变化而研发的针对人类亚健康及相关疾病防治的食疗产品,它根据人体的经络理论、阴阳平衡以及食物的寒热特性,从根本上消除导致人体亚健康的根源,安全性高、见效快、不必长期服用,能解除西方医学所不能解除的许多病痛,是对人类食疗文化内涵的极大丰富,对于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药疗不如食疗”。

徽印象,源于自然,吃出健康。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