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始建于殷商,相传是先哲庄子故里,境内有庄子祠。
庄子(前369年~前286年)和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是同时期人,他一生只做学问不做官,家庭虽贫,但他生活得却非常逍遥,常在其家乡濮水(今芡河)边钓鱼,一生活得精彩、充实、潇洒。
庄子祠始建于宋元丰元年(1078年),当时蒙城县令王竞有感于庄子的家乡竟没有给庄子建一个纪念的地方,于是多方筹款建祠,并请好友苏轼撰文纪念。苏轼撰写了《庄子祠堂记》,文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
明朝天顺年间,庄子祠被洪水淹没,明万历八年(1580年),知县吴一鸾于县城东关重建。重建的庄子祠堂规模宏大。有逍遥堂、梦蝶楼、卷篷各三间,道舍三间,鱼池桥一座。左为梦蝶楼,右为观鱼台。逍遥堂居中,堂中塑庄周像,每年春秋祭祀。明崇祯五年(1632年),知县李时芳重修逍遥堂,增建五笑亭,辟池为庄子濠上观鱼园,并亲撰《新修庄子祠记》,刻碑立于祠内。门前立丈余高的石牌,镌刻“庄周故里”四个大字。
1995年,蒙城县委、县政府在宋代庄子祠堂旧址第三次重建庄子祠,占地面积52亩,苏轼的《庄子祠堂记》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