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阑桥的回忆
小城的性格
在淮南求学的日子
蒿子粑
3上一篇 2015年3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蒿子粑

 

叶芳红

晚饭后在街上散步,发现做蒿子粑的小摊旁停车驻足的人特多。一笑,哦,原来又到农历三月三 。这种小摊上的蒿子粑我吃过,难得有小时候妈妈做的味道。于是,一种思念竟也像那雨后的春草疯长 。

三月三,吃蒿子粑是我们桐城的一种习俗,据老年人讲,三月三的蒿子粑能够粑魂,人吃了蒿子粑,魂魄就不会在鬼节那天被遍地游荡的鬼魂勾走,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我对蒿子粑情有独钟,还是源自儿时关于蒿子粑的一些美好的回忆。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明媚的阳光下,和煦的春风里,我挎着个小竹篮,一路奔跳着到花草田边,油菜地旁,看到有鲜嫩的蒿子在等着自己的光临,我不由地欢呼雀跃,迅速地蹲下身子,欢快地忙碌起来,这时,耳旁有蜜蜂在吟唱,头上有蝴蝶在飞舞,篮中嫩绿的色彩在堆积,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旷神怡的美!

蒿子的茎有些泛红,叶片正面呈绿色,背面泛白,茸茸的看起来像一片片绿色的羽毛。采好的蒿子要经过择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用地凼舂。

村南头队屋前的屋檐下有一个内径两尺多的地凼窝子,半截埋在土里,两边是两块粗重的木板夹着,像两张有点倾斜的板凳,两张板凳中间有一根横木固定着连接地凼头的木板,舂蒿子的时候,人只要把一只脚踏在靠墙边的木头上,手扶着墙壁,另一只脚一下一下地踩击中间的木板,石制的地凼头就像小鸡啄米一样伸向地凼里。我那时最佩服的就是蹲在地凼边翻动蒿子的人,我痴痴地想:那人怎么这样勇敢啊,就不怕凼头砸了自己的手?每年三月三这天,这块地方就成了一片热土,从上午到傍晚,这里一直都不断人,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端着盆挎着篮,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更有许多打打闹闹快乐的小孩,常听孩子们拍着手唱这样的歌谣:做粑做粑贴贴,大粑送隔壁,小粑留着自己吃……这里不用排队,谁先来后到,各人心里有数,大家互相合作,谈笑风生,空气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舂好的蒿子还要放进淘米萝里去池塘清洗,轻摆萝里绿色的蒿泥,眼见着便染绿一塘春水。

这样洗净的蒿子拧干后就可以和准备好的糯米粉放在一起,这里最好还加点炒出油的腊肉丁,然后一起揉匀,搓团压扁就成了,接着生火,在锅里淋上油,把粑贴进锅里“滋”点水,盖上锅盖,不一会儿,一锅蒿子粑就做好了。做得好的蒿子粑呈墨绿色,吃进嘴里,油而不腻,绵软咸香,让人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谁说三月三是鬼节?在我的眼里,三月三是绿色的、清香的、温馨的日子。

又是一年的三月三,思念纠缠着故乡袅袅的炊烟和那令人难忘的妈妈做的蒿子粑。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