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照无环评,咋就关不掉?
2015年3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被举报被关停,可依然生产
无照无环评,咋就关不掉?

▲与厂房一墙之隔的水沟内,污水被直接排出 ,周围都是农田和道路。
▲加工塑料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回收的塑料编织袋
▲废气直接排出
 

生产污水蓄积在水沟,未见处理设备

沿着加工厂的外围,星报记者绕了一圈发现,生产过程中,从水槽中产生的污水,通过一个排水口,蓄积在一个紧靠马路的狭长水沟里,里面积满了生产废水,水质呈现出灰白的颜色,里面夹杂着生产剩料,并且还伴有严重的异味。在现场,星报记者并没有发现任何污水处理设备。水沟两侧,堆积着大量灰浆。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村里的一条水沟,周围全是农田。生产污水最终流向何方,记者不得而知。

据了解,该加工厂名为兴旺塑料颗粒加工厂,负责人是一名姓武的年轻人。面对星报记者的来访,武老板显得很淡定,“村里这样的加工厂,好多呢,有的藏在偏远的地方,你找都找不到。”

“水都是循环水,处理过的,也不会乱排放,不会有什么污染,而且这旁边也没有田地。”对于污水问题,武老板如此解释道。

同时,武老板承认在加工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烟尘污染,但是不像居民反映得那么严重,“像我们这种行业,气味肯定是有,但是我们距离居民区较远,影响不大。”

坦承无照无环评,找到工人就生产

距离兴旺塑料加工厂约500米,还有一家不知名的塑料加工厂,是武老板的叔叔家开的,至今已有十年。

随后,星报记者来到这家塑料加工厂探访,发现其内外部环境,与兴旺加工厂相比,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当前并没有生产。

“年前就停下来了,主要是招不到工人。”武老板的婶婶谢大姐告诉记者。

而在探访中,两家加工厂的负责人都坦承没有合法手续。

“我们确实没有通过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估,因为本身就是小作坊式的工厂,听说购置环保设备要几十万,我们也没有那个能力。”武老板表示。

“营业执照以前也办过,但是这几年年审都通不过,后来也就没办了。”谢大姐坦言。

“以前环保也来查过,还装了水回去化验,但是没有问题。”对于有人反映污水污染农田树木时,谢大姐则解释说:“可能有一次因为回收的编织袋,可能是残留农药,清洗后流入周边的田里,导致庄稼死亡。平时这些水经过处理,排到旁边的水塘,鱼儿和泥鳅照样活得好好的。而且你看,这旁边庄稼不都好好的嘛。”

关停后再生产,在当地已成常态

采访中,星报记者了解到,这些塑料加工厂首先从合肥废品厂收购来废旧编织袋,加工成塑料再生颗粒后,卖给浙江温州的塑料企业,再加工制成塑料制品。像这样没有合法手续的塑料加工厂,当地有关部门也多次查处。在武老板出具的一份肥东县环境保护局文件中,其经营的塑料颗粒加工厂已经于去年7月8日被责令停止生产。

该文件中称:“你单位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未建设任何污染防治设施,未通过环保‘三同时’验收擅自投产,‘三废’污染严重。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责令你单位接文后立即停止生产。”

既然已经责令停止生产,为何如今又在生产?

“他们来查让他们查,要怎么搞就怎么搞,他叫停,那我就停一段时间。但是,说实话,环评肯定是不可能通过的,想整改也没办法整改。”武老板向星报记者诉苦说,“投资花了五十多万,才经营两年,本都没收回来。电费一个月要1千多,工人工资低于3500没人来……”

星报记者还了解到,像这样的小型塑料加工厂,在整个肥东县都很常见。

公开资料显示,仅2014年,杨店乡对存在严重污染的9家塑料颗粒加工厂予以关停;2014年10月,肥东县元疃镇在“六打六治”工作中,关停了3家废旧塑料加工厂。此外,店埠镇、白龙镇这样的加工厂都是或多或少存在,从几年前至今,居民曾多次反映。

肥东县的非法塑料加工厂为何屡屡关停,又屡屡死灰复燃?废物回收利用与环境污染的矛盾,该如何协调?对此,市场星报将继续关注。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