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要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2015年3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学雷锋反被诬”不是主流,代表、委员建议:
雷锋精神要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市场星报、安徽财经网特派记者 祝亮 沈娟娟 俞宝强
 

今天是第52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雷锋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在继承和发扬。

然而,扶起摔倒老人被讹诈,救人溺亡反被说是意外身亡,帮助别人却被误解……一个个现代“雷锋”在奉献自己的爱心后,收获的却是一把辛酸泪。学雷锋可能被诬陷,这样的“雷锋”,我们还要继续学吗?

谈论人物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 赵皖平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委书记 徐加爱

全国人大代表 唐群容

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校长 刘吉臻

谈论背景:

大学生救人溺亡 被救者说是“意外身亡”

河南大学生孟瑞鹏救出2名落水女童后,不幸溺亡,年仅24岁。

就在大家为他的见义勇为点赞时,情况却出现了大反转,被救儿童及其母亲称“孟瑞鹏溺亡其实是因为背靠的栏杆断裂而落水”。

是“救人溺亡”还是“意外身亡”?一时间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也让人们看不清这名大学生究竟是救人的英雄还是落水的倒霉鬼。

一直到昨日,被救女孩的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在孟瑞鹏灵堂前下跪痛哭,并送去一万块钱,承认自己担心赔钱撒了谎,并向所有关心此事件的人表示歉意。

至此,备受争议的大学生救人溺亡事件终于水落石出,原来,孟瑞鹏是一名见义勇为的“活雷锋”。

谈论观点:“学雷锋反被诬”不是主流

扶起摔倒老人被诬陷、救人身亡反被说成“意外”……近年来,这样“学雷锋反被诬”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不是社会主流现象,大多数人还是有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安徽省委副主委赵皖平也看过类似的案例。他觉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相处确实会出现信任危机,但不能因为个案就拒绝学雷锋,雷锋精神不仅现在需要,以后更要学习。

“雷锋精神的内涵,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全国人大代表、金华市委书记徐加爱说,学雷锋关键是要付诸实际行动。

建议之声:雷锋精神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徐加爱觉得,雷锋精神是个体行为上升到一定境界后形成的精神财富,不仅不会过时,而且还会随着时代发展被注入新的内涵。

刘吉臻也认为,雷锋最可贵的是他对社会、对工作的态度,他的精神永不过时,只是需要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传递下去。

赵皖平建议,“雷锋精神”应该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成员的生活,渗透社会生活的每个细节,这样才能发挥雷锋精神的真正价值,“一定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唐群容表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最需要我们发挥雷锋精神,“以自己的行动,不断地温暖他人,在社会上传递一种正能量,做好身边小事。”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