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公山下,那里山清水秀、物产颇多,数千年前的那位叫刘安的国王在此炼丹修道,偶然之间发明了豆腐之后,这一带的居民就将这一美食制作绵延继承了下来,并且在不断发扬光大,诸如豆饼、千张、腐竹、豆腐泡(淮南一带方言,市场上叫冻豆腐)、臭豆腐、卤香干、卤素鸡等等。当然在那里还有许多的传统小吃,如大锅贴饼、油炸狮子头、香豆腐干、韭菜合子等。但豆腐美食及其豆腐文化却一直为世人所推崇。
大概是从小生长在盛产豆腐的八公山下,耳闻目濡豆腐饮食文化的原因吧,对于有关豆腐的记忆是非常多的。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都有扁担两头挑着大筛子豆腐,走街巷、串房道卖豆腐的师傅,边挑担边叫卖,一声声“豆腐,打豆腐”吆喝,家家户户拿出盆钵来去买豆腐。这时喜爱早起的父亲总会笑呵呵地端出个大瓷碗来,买一、二角钱的豆腐,中午时或凉拌、或煎炕,或红烧,或做汤,那豆腐嫩嫩的、白白的、滑滑的,掂在手里弹弹的、水水的。常常地,买了豆腐后的父亲总会对我讲他那句爱挂在嘴边的豆腐谣:“轱轳轳、轱轳轳,半夜起来磨豆腐,卖豆腐的真辛苦,虽说豆腐不值钱,价钱便宜营养足”。这时我总会对应地还上小伙伴常常唱道的“白米干饭豆腐汤,肚子撑的个洋熊样”,然后跑到一边玩去了。
在八公山的豆腐小吃里,鸡汁豆腐脑当属有名,以致有外地朋友来时少不得要陪他们去八公山专门品尝鸡汁豆腐脑。
也许很多人听说过豆腐脑,这里的豆腐脑与它地豆腐脑外观上差不多,但其妙处却是外地豆腐脑比不了的。
首先,在豆腐的制作程序上有所不同,一般豆腐脑属于速成品,而本地的鸡汁豆腐却很讲究,制作出来的豆腐属于上品。区别的关键在汤里,一般豆腐脑是放些酱油、小咸菜,而鸡汁豆腐的汤(又称卤)是放入多种作料,不仅加上了水煮小黄豆、还要略添加点菊花大头菜、腌苤蓝丝、小榨菜、油炸红辣椒等,而且最重要的是还要用精心熬制的老母鸡肉汤调和而成,当小摊主用个小平勺从冒腾腾热气的保温桶内一片一片地将嫩花花的豆腐小心翼翼片出到一个鐅口大碗里,完成上述工序后,再淋上些香麻油,配上个小勺捧至你面前。
z啜,那感觉甭提多好了,仿佛人生的最大乐趣莫过于斯。一股滑滑的、柔柔的、嫩嫩的快意挟杂着温温的热度和汁里的美味就会在你大快朵颐之间得到尽情享受。
曾听到当地的一位美食家将之上升到文化高度神吹海侃,称这种鸡汁豆腐脑是“云肤花貌认参差,已是抛书睡起时,果似佳人称半老,犹堪搔首弄风姿”。其实这种鸡汁豆腐比较起日常的那种豆腐脑口感上稍硬,但形状上则大致相同。
清晨,信步徜徉于干净幽深的小街或某个小巷,来到沿路的早点摊点店铺里,点上一碗鸡汁豆腐,再来上一个油炸狮子头、或是两个水煎韭菜包子、外加一个卤茶蛋。店家用平勺把豆腐片入碗里,再加上卤、辣椒油、麻酱等作料。制作好的鸡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油而不腻、辣而不呛,油清而不淡。看盛在碗中的,那豆腐似雪如玉,卤像玳瑁琥珀,红中透白,红白相间。我不是美食家,也不是鉴赏家,但这时候我相信每一位食客都会垂涎欲滴。这虽是过去的记忆,但于今,随着中国豆腐文化节召开和节会那持续的影响力,这里的鸡汁豆腐脑定会让越来越来多的人钟情于它、迷恋于它,乃至于割舍不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