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活剥”胡适新诗
清幽秀逸写山河
□徽印象·文史
下一篇4 2015年2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朱湘“活剥”胡适新诗

周良
 

朱湘,著名诗人,安徽太湖人,生于1904年,1933年12月自沉于南京采石矶。关于他的人生,则是说不尽的话题。

朱湘名流于世,世人常津津乐道于两点:一是其独特的才情,二为其傲岸的人格。

朱湘两度进入清华学校,有“清华四子”之称,赴美留学两年,回国后执教安徽大学,鲁迅给予他“中国济慈”这样的赞誉,沈从文亦认为朱湘与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齐肩,堪称当时影响最大的四位诗人。

然而,在清华毕业前夕,因朱湘钟情于文学,对所有的必修课都不感兴趣,甚至连点名也缺席,终于因累计记满三次大过被开除学籍,后经孙大雨等人交涉,校方让步,表示只要朱湘认错,便可收回成命,然而朱湘坚持自己无错可认,宁可离开清华,也不低头认错。1927年,朱湘赴美留学,教授读的一篇文章中有把中国人比作猴子的句子,他愤然离开劳伦斯大学转入芝加哥大学。1929年,朱湘又因教授怀疑他借书未还,加上一美女不愿与其同桌而再次离学。同年9月,朱湘回国,任安徽大学英文系主任,月薪300元,朱湘却又因校方把英文文学系改为英文学系而又一次愤然离去。

强烈的自尊和与时代的背离使朱湘的孤傲乖僻、恃才放旷发展到了疯狂的顶点,转而化为了对现实的不满。他频频的发诗,发诗评,评论着别人,“自尊”着自己,甚至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进行强烈抨击。

“新文化中旧道德之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之师表”,蒋介石给了胡适博士一个最概括的评价,如此学贯中西,新思想旧底子交织的大文人,在“西诗”(新诗)写作上,却遭到了忧郁天才朱湘的无情抨击。朱湘的一则短评《尝试集》,对胡适的点评言语相当犀利。

《尝试集》中有一部分是旧体诗,或文白夹杂的,朱湘在评论中直接说“这都是我们谈的时候所要略去的”。他羞于谈论非纯粹意义上的新诗。他对胡适的新诗写作,显然是旗帜鲜明带着讥笑的。

《尝试集》中又有一部分是翻译之作,朱湘对翻译有发言权,几下就把胡适的翻译功夫剥得体无完肤,指出好几首译作中的严重谬误,说:所以胡君的译诗,我们也应当一笔勾销,不再去谈。

一部分“所要略去”,一部分“一笔勾销,不再去谈”,这样一来,《尝试集》这部五四后最早出版的白话文著作、被誉为“新诗的探险之作”的集子中,你会说那剩下可怜的二十三首新诗好歹还算进入朱湘的法眼。别急!最后朱湘又给出了一个八个字的总结——“内容粗浅,艺术幼稚”。

“平庸,没错,胡君的诗没有一首不是平庸的!”虽然朱湘极端反感他的安徽老乡胡适的诗歌,但他还是耐着性子一首一首去评点,从诗歌选材,到韵律安排,再到遣词造句,无异于一层层地剥皮,直至体无完肤。

暂且不考虑五四之后的文学流变,不妄加划分阵营,不谈其时各路新文化豪杰猛将的主张,掩卷之余,我们不得不承认,天才诗人朱湘对胡适新诗的点评也不无道理,但另一方面,假若朱湘再世,恐怕得为自己对胡适的刻薄感到内疚——胡适的诗歌在形式美感、情感元素真实上还是超出许多诗人的。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