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由陈国星执导,卢奇、魏积安、薛淑杰、奚美娟等演技派明星主演的电影《邓小平登黄山》6日在北京举行首映式,不少已看过此片的观众表示“这里的伟人接地气,有情感有温度”。该片将镜头聚焦在邓小平登黄山四天五夜的短暂行程上,以75岁高龄坚持徒步登山;与游客们同登黄山,倾听民声;与女大学生亲切合影;亲自为山上游客解决住宿问题等细节,谈旅游,发表重要的黄山谈话,全方位地展现这位“世纪伟人”的人格魅力。近日,影片导演陈国星携主演卢奇等演员接受了市场星报记者的采访。
实习生 殷一冉 记者 吴笑文/文
对话导演陈国星: 时间紧迫+艺术表现=对导演的考试
记者:如何平衡电影题材的政治性与创作的文艺性?
陈国星:这部电影的指导思想很明确,其中有三个命题:一是反映1979年安徽农村改革,二是小平同志登黄山推动了黄山乃至整个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三是邓小平高瞻远瞩,亲自规划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三个命题放在一部电影里,想法挺好,但是用一部有限长度的故事片来表现中国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三件事情其实很难。
《邓小平登黄山》其中出现的上海复旦大学女学生是作为第一代改革开放后的学生考上大学的,我本人的经历就是这一代人,我非常准确地知道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很有感触。我把邓小平在黄山四五天琐碎的事情转化成艺术的形式,放在100分钟以内,让普通观众、年轻人能看懂这段历史,这就是我的压力。这些压力、转换的能力实际上非常考验导演,我觉得对我自己也是一个考试。
记者:影片最终还是要在市场上公映的,如何平衡电影的政治性和市场性呢?
陈国星:这是我最累的环节。如果做一个商业片或文艺片,这完全是导演个人世界的舒展,不需要去听别人的意见,但这个电影有框定的范围,需要遵循1979年真实的历史,我们连邓小平每天的线路和住的酒店的名字,都与历史完全准确。我把主题想要表现的三个方面糅合在一起,成了故事、有了情感、去掉说教,把一个基本不可能拍成生动有趣的东西拍出来。这很难拍,但我觉得在电影中拍得不错。
真实历史+真心付出=电影惊喜多多
记者:能否透露这部戏的亮点?
陈国星:这部戏跟我原来拍的历史题材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小时候我有幸见过邓小平,开机时我还讲过这个故事。我曾在颐和园演出,中途上厕所的途中碰上邓小平同志的红旗轿车,电影中有一段也是这么发挥的,把我个人的记忆和主观色彩按照我以前见到小平的样子去再现。包括吊桥,都跟我原来记忆里在颐和园石坊边的吊桥一模一样,这种感觉让我觉得邓小平的形象看似很远实际又是在我们眼前。
记者:那您是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拍摄呢?
陈国星:它真正达到了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这是历史中的真事,人物基本都是准确的,但电影就是真实还原三十多年前的事情,我们的空间非常小,拍好电影主要还是二度创作。
我们的编剧团队、演职人员以及后期工作人员都是非常真心的,完全调动真情实感,在当代正能量的电影里不多见,大家都是真的用心在创作。在毛片中都有人看了掉眼泪,小到一句台词怎么说,对邓小平同志进行小规模的、不伤害的虚构,包括他和女儿之间的小感觉都保留了一些,很珍贵,很难得。
对话主演卢奇(饰演邓小平):
记者:这次扮演的邓小平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
卢奇:演了多年的邓小平,这次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他的年龄已经75岁了,我拍的时候60多岁饰演75岁,年龄跨度很大。要了解登黄山的心境和目的,通过研究剧本和历史,作为领导人,干工作身体不好不行,所以登黄山是为了显示他身体状态好;改革要实事求是,小平同志关心安徽的农村改革,所以要调研并了解安徽农村的实际情况,倾听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中国像黄山这样的名胜古迹这么多,旅游事业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拍这部戏,对我来说也是学习和创作的过程。
记者:那在表演上有什么变化?
卢奇:小平同志通过黄山调研,了解情况,作出决策。虽然是领导人,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勤务员的思想理念一直没有变。所以他登黄山时不要求封山,要和老百姓一起登山,他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老人去登山,当然他还有职务在身,要去了解民情和基层,以前都是在领导岗位上,而这次表演要求很生活化,没有也不需要特殊待遇。
跨越年龄差,完成新课题
感受多变黄山,拍戏不能将就
记者:拍摄过程中有什么让您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卢奇:以前没有怎么爬过黄山,这次拍摄中爬黄山觉得很累,想想小平同志75岁还能爬上来,觉得小平同志真的很有意志力。不要绳子拖着,就要自己走,在登黄山中体现出老军人的人格魅力。我们也学习到伟人的思想和性格,不断体现和体验。
记者:在黄山呆了多长时间?对黄山是怎么样的印象?
卢奇:将近两个月。以前去只是游山玩水,这次是真正体验到了黄山的雄伟壮美,每天都要走,身体不好是不行的。气候多变,一会天晴一会下雨,风景变幻无穷。
记者:多变的气候是否给拍戏带来了困难?
卢奇:气候使拍戏时间延长了,大家为了拍好片子很耐心地等待,不能将就。
故事不呆板,文艺接地气
记者:您如何评价这部影片?
卢奇:这部电影是边修改边拍的,大家为了把戏拍好都不断调整、创新。全组同志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组内很多工作人员都病倒了,但是都还在坚持工作,尽量准确表现伟人的心境和状态,我想只要努力了电影一定是有水准的。
记者:这部影片在您的表演长河中,它将是一个怎样的记忆?
卢奇:以前在戏中我演小平同志都是穿着军装,这部电影不同,里面有很多小故事,从与老百姓接触中检测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实践出真知,里面很多风趣的细节,都是基层老百姓最熟悉的生活,丰富的小故事让整部电影不枯燥呆板。
记者:以前您给我们的形象都是出现在恢宏的战争场面中,包括几大战役中,而这部戏是不是更加富有生活的温情呢?
卢奇:文艺要接地气,要接触基层老百姓的生活,这样就不形而上学、高高在上,文艺作品要反映社会,反映大众思想和意愿,我们这部戏中都有了。
薛淑杰(饰演卓琳):
这是一部大电影
好看且有力度
邓小平夫人卓琳由演员薛淑杰饰演,她描述自己的角色话不多,但出镜率很高。影片中,薛淑杰既要体现作为一个妻子的柔情,又要展现一国之母的形象,拍摄期间她还参与了另一现代剧的演出,开始的时候难以适应两个角色的转换。薛淑杰空闲时间里想了很多表演方案,最终也获得了导演的肯定,“影片最终出来的形象观众是否认可,其实自己心里也在打鼓。”
作为主演之一,薛淑杰向观众推荐《邓小平登黄山》:“这是一部大电影,好看且有力度。”
马晓峰(饰演宾馆经理):
平民化的伟人
不是神而是一个人
演员马晓峰在《邓小平登黄山》中饰演黄山当地宾馆经理,他表示自己对安徽熟悉,因此在表演中语音上也加了一点安徽方言。马晓峰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对邓小平人物的理解,他认为电影题材抓得好,塑造出了一个平民化的伟人形象,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人。此前,他还参与过电影《沈浩》的拍摄,第一书记到总书记,马晓峰认为这其中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作为共产党人都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宣扬的都是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