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同城同权”缘何成空头支票
编发照片识别暗访组 是一封自我举报信
喷水驱赶露宿者拷问城市管理良知
冬季天寒别贪暖 当心患上“暖气病”
下一篇4 2015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居住证“同城同权”缘何成空头支票

□堂吉伟德
 

1月2日,《居住证管理办法》结束公开征求意见,历时29天。征求意见稿承诺的子女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和便利在短期内未必能全部兑现,即暂不能实现“同城同权”。此外,居住证申领条件对学历、工作单位、缴税年限等也有较高限制。(1月5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的结束,意味着其完成了一个实质性程序。然而从意见稿来看,实际权利赋予跟公众要求差距明显,较高的限制也使得居住证赋予的福利成了“空头支票”。同时既有的赋权,不过是将地方一些尝试进行了归总,由“地方自选”上升到了“顶层设计”。与公众期待的和理想化的居住证,还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作为一种利益博弈,居住证之下有极大的福利考量。有网友统计,拥有北京户口者可比没有者多出88项福利,如果将教育、医疗、社保、退休保险等计算估值,一个北京户口大约值100万元。因此,居住证的含金量如何,成为权利公平和改革成色的检验。

如果没有更多的权利赋予和权利平等,那么居住证就可能只徒有形式意义,跟之前的暂住证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差别。然而,居住证改革涉及的利益群体过多,对城市管理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既有的利益群体将会面临更大的竞争,而公共资源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比如就业、社会保障、上学、就医等等。更大的问题在于,若要实现人员自由流动和权利的相对公平,除了打破户籍樊篱之外,还有众多的制度性栅栏,比如社保、医保的区域限制,依附在户口本上的公共福利不能“随人而迁”,若连公积金等异地结算都无以实现,那么居住证改革就注定难有作为。

改革既要有路线图,更要有时间表,既要让人看得见,更要让人摸得着。新的《居住证管理办法》亮点不多,突破范围不大,无论是在权利赋予的广度上,还是在具体落地的深度上,都承担不了厚望也难以达到预期。居住证究竟如何改、怎么改,还需要各方的角力与博弈,在建立更广泛的共识之下进行推进,不失为一种次优选项。但即便在有限的空间内,争取更大的权利空间并确保其能实现,当求解于权利的最大“公约数”。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