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结交天子的盐商江春
□徽印象·欣赏
写尽百态 意趣盎然
下一篇4 2014年12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布衣结交天子的盐商江春

廖保平
 

两淮地区盐业从西汉吴王刘濞始,至民国初年没落,有两千年的历史。古语说,“两淮盐,天下咸”,绝非过甚之语,以清代为例,全国总共有11个盐区,两淮盐区规模最大,每年可赚银1500万两以上,上交盐税600万两以上,占全国盐课60%左右。而扬州则是两淮盐管理和最大的集运中心,扬州盐商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江春就是这主角中的主角。

位居“两淮八大总商”之首

江春(1702——1789年)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业盐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

两淮总商的权力相当广泛,除纳课杜私、承办报效、摊派杂费、参弹疲商等职责外,还有参与制定盐策之权。在某些时候,总商甚至凌驾于盐政官员之上。江春科考途上不如意,遂协助父亲经营盐业,父亲死后不久,继为总商,为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谙熟商业和官道。

本来,盐商享受政府的垄断经营,利润丰厚,也要承担种种负担。乾隆六次南巡,都是“江春大接驾”,乾隆数次对边疆用兵,庆祝皇太后万寿节典礼,以及许多大工程和大灾赈济,江春都尽心尽力。据嘉庆《两淮盐法志》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首次南巡,驾临扬州,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江春率领其他商人“急公报效”、“输将巨款”达白银1120万两之多,深得乾隆赏识。每当新的两淮巡盐御史上任前,乾隆总要跟他们交底:“江广达(江春,他的行盐旗号为“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江春仿佛是乾隆的另一个财政部长。

一夜造白塔

相传,乾隆皇帝游览扬州,信口问道:瘦西湖有无白塔?

豪吏巨商无言以对。唯江春随口奉应说有,乾隆当即降旨,明日至瘦西湖观塔。

其实湖畔无塔,这欺君之罪如何了得。江春事后心急如焚,忽然他灵机一动,连夜派人搬运食盐,用盐堆起了一座白塔。

翌日,蒙蒙大雾弥锁湖光山色,艘艘画舫荡开碧波轻烟,乾隆在画舫上透过朦胧的雾气,隐约间看见了巍峨矗立的白塔,龙颜大悦。乾隆离开扬州后,江春在盐塔的基地上赶建了一座白塔。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皇帝赏他“私房钱”

乾隆对江春的回馈也相当优厚,曾赐予他“内务府奉宸苑卿”的官衔,赏戴孔雀翎,是当时盐商中仅有的一支孔雀翎。他先后被赐御书、福字、貂皮、荷包、数珠、鼻烟壶等物。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江春因捕获销毁宫内金册而逃逸的太监张风,被乾隆赐予“布政使”衔。后来他更被乾隆授予“正一品光禄大夫”头衔。过去,商人的地位不高,一介商人能有如此政治荣耀,并不多见。

由于与政治走得太近,容易形成官商腐败,并被牵连进去。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发生两淮盐引案,是新任的两淮盐政的一封密奏,揭开了两淮地区掩盖了22年的盐税亏空大秘密。即从乾隆十一年起,两淮地区因为食盐需求量大,就申请预提下一年的食盐销售额度,盐商要交额外的利息。但在地方盐政与盐商的勾结下,原本该上交国库的银税,或拖欠或“孝敬”盐政,亏空达1000万余两。江春因此被革去职衔,分担损失的赔偿,“家产消乏”。

这时,乾隆赏借他30万两皇帑(相当于皇帝的私房钱),以资助他营运盐业;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又赏借25万两皇帑给江春,按一分起息。江春死后,嘉庆六年(1801年),嘉庆皇帝因江春之子江振鸿“资本未充”,赏借5万两白银作其运营盐业资本。皇帝如此关怀一个商人,借钱给他做生意,这恐怕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