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曾获全国冠军矢志传承中华武术
图片新闻
莫名被拘,女子获得国家赔偿
学员宴请,教练酒驾自砸饭碗
作家林清平应邀来肥签赠新作
煤矿电机坠落,3名工人遇难
合肥市蜀山区试水“群众自治搬迁”
“中安新闻”客户端昨发布上线
下一篇4 2014年12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七旬老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曾获全国冠军矢志传承中华武术

张奇元 刘亚萍 星级记者 俞宝强
 

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今日起,市场星报将推出《行进中国·精彩故事》大型系列报道,生动讲述中国道路的故事、经济社会发展的故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故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故事、中国和平发展的故事、安徽人追梦圆梦的故事。

小切口呈现大主题,小视角反映大变化,小事例承载大内涵。既讲大故事也讲小故事,既讲老故事也讲新故事,既讲安徽人的故事也讲外地人的故事。市场星报记者将深入基层,走街串巷,行走田间,发现挖掘凡人之美、生活之美,讲述安徽人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有机结合、孜孜以求的故事,展示安徽人民自信自强、蓬勃向上、和善友爱的精神风貌。

刀、枪、棍、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今年74岁的刘桂兰老人曾是全国武术比赛女子刀术的冠军。老人出身于武术世家,公公、老伴都曾习武,一生武术不离身的她,儿孙也学会了武术。一家“武痴”的愿望就是将中华武术传承下去。

伸臂、下蹲、跳跃、腾空……一个漂亮的武术亮相姿势让我们对眼前这位个子不高、头发花白的老人刮目相看。在合肥市蜀山区丁香社区汽修小区刘桂兰老人的家中,刘老给我们示范起武术的基本动作。

“当初我练习剑术,后来教练觉得我出手快且猛,让我改练了刀术,”刘桂兰老人笑着告诉记者,“刀术要出手狠、准、稳,我的力气比较大,身手敏捷,短刀在我的手里能耍出各色招式。”刘老一边说,一边前后左右地比划着刀术的招式。

老人出生在武术之乡——砀山。“我小时候性格泼辣,像个男孩子。”7岁父亲离世,和母亲弟弟相依为命的她,从小就是家里主劳力。十几岁的时候,刘桂兰在村子里遇到了大胡子的胡敬章老人。“经常看他带着几个年轻人在村里学武术,每天做完活,我就跟在旁边看,后来也学起来。”而这位胡敬章老人后来成了刘桂兰的公公。因为胡敬章老人的姐姐和刘桂兰住在同一个村里,机缘巧合让刘老遇到这位恩师。

在老伴胡立国的记忆中,父亲胡敬章九岁即从父习武,早年曾三上少林寺求教名师,一生都过着武术生涯,曾任教于河南国立武术学校,也担任过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退休后担任砀山业余体校的武术班教练。“父亲一生致力于武术事业,培育了无数的武术奇才,我们年幼的时候也跟他学习。”胡立国老人说。

1958年,省体校组织人员专门来到砀山选拔武术学员,在一次表演中,因为刘桂兰的优秀表现,被一眼看中。就这样,刘桂兰作为省体校建校之初的第一批武术学员来到了合肥。“当年的环境与现在比苦得很,那时候我们都十几岁了,身体骨骼基本定型,为了练习身体的柔韧性,就靠生硬的拉、拽。为了练习腰部和腿部的韧性,单脚竖立笔直靠在墙壁上一个多小时,痛得真想哭,回来之后腿肿得好粗,腰也疼得厉害,躺在床上连饭都不想吃。”

很多学员因无法承受先后离开了体校,最初几十人,最后只剩下十几人。“兴趣和好胜心让我坚持下来了。”在体校,刘桂兰是教练和同伴眼中的武痴,也是学员中最勤奋的人。1963年,在全国武术比赛中,刘桂兰摘得了中国武术刀术比赛的冠军。

如今,刘老已桃李满天下,“中华武术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练习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提高个性修养,希望将中华武术传承下去。”在老夫妻俩的影响下,刘老的两个儿子也先后学习起了武术。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