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新房还未交付,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接踵而至,刚买新车,还未来得及上牌照,就有人来推销保险……甚至你的身份职业、家庭住址、车辆信息、银行存款等等,均在对方掌握之中,“是不是有人故意将客户资料,有偿提供给‘有需要的人’?”感觉在公众面前“裸奔”的部分业主控诉道。
连日来,市场星报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尽管被访楼盘销售部、物管公司、中介单位等对此矢口否认,但有知情者称,收购、出售、贩卖客户个人资料,在业内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甚至一个客户资料能卖到50元。
一天要应付10多个骚扰电话
“马女士你好,听说你家房子就要交房了,你想什么时候装修呢?我们公司很有实力,不妨考虑一下……”业主马女士最近比较烦——新房还有大半年才到手,装修公司的推销电话就响个不停。“一天要应付10多个这样的骚扰电话,个别装修公司甚至连我的职业都一清二楚。”
周小姐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个人理财经理,日常工作是为资产50万以上的客户服务,指导他们如何增值理财和购买保险,也就是说,她掌握了一些手头资金相对宽裕的人群资料。 最近,老是有人以电话或个人邮箱等方式“骚扰”她,希望她能提供客户资料。不堪骚扰的周小姐,想换了使用5年的手机号码。
信息到底被谁出卖了?
个人信息无端遭泄露,无异于让业主隐私近乎“裸奔”,那么,到底是谁出卖这些个人信息?
市场星报记者咨询了合肥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称,他们也曾接到群众的报警,据他分析,泄露的途径可能有开发商、物管等单位,或者是不法分子通过病毒或木马等窃取用户信息。12月8日,市场星报记者致电相关单位一一求证。
根据马女士提供的信息,市场星报记者拨通了“18678945612”的山东号码,一名年轻女性接通了电话。“你们是从什么途径,得知我的电话的”,对方声称,是通过通讯运营商,提供的号码,设置了连拨方式,一个小时能拨打200多个人。对此,记者询问了联通安徽分公司的客服电话,该工作人员称,单位有专业的管理系统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任何工作人员不可能随意提取到业主的个人信息。
同时,记者也联系了马女士提供开发商和物业公司的电话,开发商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进公司前要签保密协议,也不可能泄露业主信息。而物管公司客服部一名接线小姐说,公司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员工与公司签有保密声明。她说,业主的个人信息是前台人员在操作保管,如果一旦发现泄露,公司肯定要追究责任。
个人和单位信息公开卖
求证无果,市场星报记者决定以装修公司的名义,去合肥新开盘楼盘去打探情况。
8日下午,市场星报记者首先来到习友路与科学大道交叉口一高档小区售楼部,当市场星报记者说明了来意,并出示一张印有“xx装修公司”副总经理头衔的名片时,楼盘销售员李先生表示,可到二楼找他们经理谈。
市场星报记者来到二楼,进入“销售总经理”办公室,说明来意后。一名自称姓吴的中年男子称,“业主信息都是保密的,我们无可奉告”。虽然口头上表示了拒绝,但当市场星报记者准备转身离开时,他说了一声,“你把名片放下吧,有需要再联系吧。”
当晚8时许,市场星报记者拨通了吴经理的电话,提出想要购买个人信息,对方沉吟一会,然后说道:“2013年购房的全部业主资料,每条信息1毛5分,3241户业主,你就付500元吧。不但有业主的联系方式,他们的工作单位信息,我都能给你提供。”
曾在家装、保险、私人侦探等行业“纵横”10余年的资深销售人士黄某称,以前他所在的公司因业务需要,经常四处收购个人信息。一般在熟人引介下,向物管公司、4S店等单位购买,“500户客户资料,只要有10户‘中招’,签装修合同时,每户只要多报1000元,获利就上万元,因此这是一条低成本、高收益的暴利链。”
每条信息最高的炒到50元
8日晚9时许,市场星报记者在QQ查找上输入“出售信息”,相应条框内出现了几十个类似对象。昵称“bi-yo”网友告诉记者,她有大量全国各单位法人代表的姓名和手机号。
“合肥地区的楼盘客户资料有么?”“有的,2013年,全合肥市交付使用楼盘的信息,信用价300元。”
当市场星报记者怀疑其是否准确时,“bi-yo”随机发来合肥各个地区客户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名字和手机号。市场星报记者试打了5个电话,全部正确。
在网友“bi-yo”发过的名单里,记者清楚地看到,不但有车主的姓名、联系方式,甚至连车辆的17位车架号都有。攀谈中,“bi-yo”称,所有信息中,高档客户银行卡资料价格最高,每条信息要50元,这些人都是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和政府公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