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百水屋”, 不规则的魅力
百水屋于1985年建成,是维也纳市政府为低收入人群建的福利房,作为画家的百水先生,重视、强调色彩,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一个小型公共社区的需要,努力体现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1977年,奥地利最为古怪的艺术家之一、著名画家百水,为维也纳市设计了一座“自然与人共存的建筑”——普通居民住宅楼“百水屋”。由于它奇特的外观、打破常规的建筑设计理念,使这幢楼房自打“出生”以来就备受各方争议。然而,这并不妨碍它迅速打败维也纳这座名城里值得一看的大大小小几十处名胜古迹,成为继美泉宫、霍夫堡皇宫之后维也纳第三大旅游景点。
百水以“对不规则的容忍”为原则设计了这座建筑,努力体现“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在所有晒台上都种了树和灌木,仅种植用的土就用去了900吨。楼房里几乎没有一块平地,没有一间房屋呈规则的方形。窗内探向室外的树,波浪形的围墙……似乎在尽可能地与传统概念上的建筑决裂。
“百水屋”于1985年建成,是维也纳市政府为收入较低的人建的福利房。楼房建成的第一天,7万维也纳市民排成长龙前往参观。此后,慕名而来的游客一直有增无减。
为了方便参观,1991年,百水将此楼隔壁的一幢房子按照“百水屋”的风格改建成小型购物参观区。参观区的一层有商店和咖啡厅,二楼和三楼陈列着百水在各个时期的作品,还有很多记录他创作的珍贵照片。
参观“百水屋”,像在欣赏一幅儿童随意涂抹的水彩画。外墙面上,红、蓝、黄、紫、桔红,大块大块鲜艳的颜色拼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还有的部分像是忘了涂色,任一段段砖头或是只涂了灰泥的墙裸露本色。每个色块之间,都有深色的线条相隔,但似乎是孩子还难以把握手中的画笔,所有的线条都搞得弯弯曲曲,没有一条是直的。色块里的窗户高低不齐,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完全是任意插进去的一般。
或许觉得缺少了一点绿色,于是从房顶、晒台边、窗户里竟冒出一棵棵的树来。这就是百水屋最大的特色:艳丽的色彩,拒绝直线和回归自然。
作为画家的百水,重视、强调色彩,痛恨直线,在他的建筑设计中,也突出体现了这一美学观点。在百水屋中,地板是用彩色的方砖铺成的,墙也用涂料涂成各种颜色。一切建筑学的基本概念在这里都被打乱,里里外外找不到一条直线,看不到一个水平的平面。地面是起伏的,墙角也不是垂直的,甚至连楼梯都是歪歪斜斜的。在楼房施工期间,百水鼓励工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很多镶拼的地方都允许工人们自己创作,他甚至鼓励工人们不要用水平测量仪、角规等这些传统的测量工具,一切“手工制作”。因此,有人说,恐怕是因为上帝觉得世界上的房子都太丑陋了,所以让百水先画出一幢房子,然后再由建筑师照着盖。 值得一提的是,百水从6岁起就开始创作绘画,显示出对色彩和形状的非凡领悟能力。
旅行手记
百水(Friedensreich Hundertwasser,1928~2000)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奥地利艺术家、建筑设计师。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我见到了一座色彩明艳、形状奇异天真的建筑,这就是著名的“百水屋”。 这栋建筑本是维也纳市政府为低收入人群建的福利房,画家百水先生作为这栋房屋的设计师,重视色彩,强调个性,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一个小型公共社区的需要和人的情感元素,设计了一座“自然与人共存的建筑”。
不重样、不规则的窗户外形,儿童画般随意任性的色彩涂抹,公然裸露的砖头和瓦片……参观这座建筑,你不由惊叹:建筑也可以这样自由不羁!
百水先生是奥地利最古怪的艺术家之一,他拒绝理论,相信感官领域,一生排斥直线和刻板,厌恶对称和规则。他设计的“百水屋” ,倾注了大量的情感和想象力,诠释着自由和天然。我冒着冷雨参观这栋童话般的房屋,眼中心中却都是明亮温暖的记忆。我想,如果人人都住在这样的屋子里,将会多么热爱生活。
C 罗马新教徒公墓,让死亡甜蜜美丽
罗马新教徒公墓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十大公墓之一,这个拥有4000个墓穴的墓地是欧洲仍在使用的最古老墓地,以埋葬流亡当地的新教徒而闻名。墓地安静美丽,只有耸入云霄的松树上云雀和乌鸦交鸣。这座墓地集雕塑、园艺及宗教思想之大成,艺术而浪漫。
旅行手记
去到罗马新教徒公墓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英国两位著名诗人济慈、雪莱的墓安葬于此。
“人们会因此爱上死亡,为了可以被埋葬在这个甜蜜的地方。”诗人雪莱在爱琴海溺死之前曾这样写道,随后,他如愿被葬在了这里。
没多久,我就在两个不同的角落里找到英国诗人济慈、雪莱的墓碑。济慈是和他的小儿子及好友赛文葬在一起,墓碑上刻着他生前为自己撰写的铭文: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雪莱的墓碑上刻着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三行诗句:他的一切并没有消失,只是经历过海的变异,已变得丰富而神奇。
一个上午,不时有人捧着鲜花,安放在某个墓碑前,然后静静地站上一会儿,嘴里说着什么,好像在和死者交流。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竟然坐在台阶上看看书、聊聊天就走了,仿佛这里是一个公园。我在这座墓园里流连着,观赏着,被那些散发着艺术魅力的墓碑雕塑而吸引,为墓前各种盛开的鲜花所陶醉。这座墓园没有死亡的恐惧,只有温馨的回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