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在京揭晓。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田海明等20位优秀出版工作者从11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韬奋出版奖,这是安徽出版人首次获得该奖项。
韬奋出版奖,于1987年开始设立,是我国出版行业个人的最高荣誉奖项,旨在弘扬韬奋精神,表彰和奖励在出版岗位忠诚事业、开拓进取、甘于奉献、成绩卓著,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物。经历了从医生到编辑的转行,从事业单位到现代企业的转变,正在经历着互联网时代传统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田海明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出版路。时代赋予了韬奋精神新的内涵,田海明把它诠释为一种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励着出版人爱岗敬业,学习创新。田海明说:“等到自己退休了,还会一直读书、看书、审书、编书,这是我的梦想。”
转行:带着敬畏之心走上出版路
从事出版行业25年,田海明养成了一个习惯,看书时手边总是放着一支笔和一本字典,遇上拿不准的字词就翻翻字典,碰到有问题的地方一定会标注下来。
缜密、严谨、一丝不苟,早先八年的从医经历,在田海明身上刻上的烙印,成了一种源源不断的养分。田海明说,对于从事的工作和肩负的责任,自己始终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做医生时,带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治病救人。作为一名编辑,同样要有一颗敬畏之心,敬畏文字、敬畏职责。对作者的作品进行加工、编辑、出版、推广和传承,这是一件很高尚的事。”
从医生到出版人,看似跨度很大的转行,在田海明看来却是一种必然。田海明和出版结缘,源自一本书。1986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进修时,田海明利用业余时间泡图书馆、查资料,编写了一本《临床心血管疾病综合征》。这本书在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期间,出版社希望像他这样“既懂医又有文字功底”的人能成为社里的一员。当时,医生田海明在业界已是小有名气,在医院的同批医生中,第一个成为住院总医师,第一批晋升为主治医师,第一个被外派进修学习……
1990年11月,经过了半年多的考虑,自小就热爱历史、文学的田海明从一名医界精英转身成为出版“新兵”。这一年,田海明34岁。
因为是半路转行,田海明格外用心,他决心颠覆人们脑海中固有的“剪刀加浆糊”的编辑匠形象。在一次全国心功能工作交流会中,作为医学编辑的田海明提出心功能学可以成为心脏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学科,并策划出版《临床心功能学》,这也是我国首次提出心功能学的概念,这本书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田海明策划的《临床骨科手术图谱》一书,开创了国内图解骨科手术知识的先河。创办《保健与生活》杂志,创刊第二年杂志销量便从七八千册跃至五万多册,如今该杂志已经成为全国百强科技期刊……
当下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新概念、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编辑的内涵和外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田海明认为,编辑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成“为他人做嫁衣”,而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工作。
转变:为资本、人才、资源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如果说,从医生转行成为编辑开始涉足出版业,这是田海明个人人生的转折,那么,从出版系统的公务员到国有文化企业的管理者,这种身份转变的内涵,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田海明这一代出版人的新使命。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开。
这一年,安徽出版集团正式成立,成为全国第一家组建集团同时整体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当时,时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人教处处长的田海明调任安徽出版集团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三年之后,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上市,田海明任公司总经理。
在此之前,安徽出版业和全国所有文化事业单位一样面临着共同的发展困境,效率不高、机制不活、管理不畅……转企改制之后,安徽出版集团从陈旧体制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主性、进一步加快发展?摆在田海明和安徽出版人面前的是一片亟待开垦的新天地。田海明说,要埋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国家的方针政策就是指南针,只要方向对了,至于搭什么车到达目的地,需要你自己积极去寻找。
如今,回忆起这一段特殊而难忘的时光,田海明坦言,当时会有一点茫然,这就要始终坚持边干边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那时候,集团总裁王亚非带领着我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常常说,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干任何工作干一步就要看到前面十步。”
文化产业要开拓发展,需要打破传统思路。田海明说:“转企改制之后,我们多元化拓展,用多元的思维、力量、积累的财富,再来反哺和支持出版主业,使主业越来越巩固、越来越强大。”
今年,安徽出版集团三部作品入选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数量位列全国出版集团之首,这是出版主业越来越强大的一个缩影。出精品好书始终是田海明的专业追求,主持、策划出版了《昆曲艺术大典》、《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等精品力作,组织承担国家级重大出版工程95项,66种出版物获“国家三大奖”,500余种出版物或选题入选国家级各类重点图书目录,推动4家出版社进入全国各专业出版领域前10名。
经过几年的抓投入、抓策划、抓资源、抓项目,目前时代出版已经在精品化、特色化、品牌化上有了明显突破。田海明说:“出版业的发展最注重资源,首先要占领制高点,抢抓资源,尽快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品牌辐射出去。”北京、上海集聚着最高端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历史文博等资源,时代出版在京沪两地进行了机构布局。2013年5月,时代出版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正式获批出版资质,成为我国出版业首家获得跨地区出版资质的出版机构,此事入选当年十大出版事件。异地出版权的松动标志着出版界画地为牢的现状将被打破,时代出版率先迈出了出版企业跨区域发展的步伐。时代出版在上海自贸区设立时代国际出版传媒(上海)公司,全国首家在自贸区设立“走出去”基地。一年多来,都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品牌影响力。
在田海明看来,时代出版的上市不仅仅是一种资本运作,更是一个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资本、资源和人才三者有机融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至今,田海明已经率领时代出版先后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世界媒体500强、中国上市公司综合实力100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走出去”先进集体奖等重要荣誉,并为安徽出版集团连续6年入选“文化企业30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转型:互联网时代韬奋精神的新诠释
不久前,在乌镇刚刚闭幕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了安徽出版人的身影,时代出版重点打造的中国最大的文化生活类自出版社交平台——“时光流影TIMEFACE”亮相大会。田海明表示:“文化产业要与时俱进,就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
传统文化与互联网世界深度融合,出版业迎来日新月异的“云和网”时代,传统出版业如何转型升级?“面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如何借助科技的力量实现转型升级,是文化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传统文化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以理论引导实践,是一个决胜的法宝。”田海明在时代出版博士后流动站论文集序言中这样写道。
2009年6月,时代出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这个工作站倾注了田海明大量心血,从筹备创立到课题研究、谋求发展,田海明无一不亲力亲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科研和出版相距甚远,在博士后工作站筹备之初就遇到了这个难题。田海明坐了整整一夜火车赴北京,赶到国家人社部博士后工作处。从一本书制作流程的变化到全媒体运营,从数字排版传输到出版和相关产业的融合,田海明向有关负责人整整介绍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时代出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获批,这是全国首家出版传媒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目前,时代出版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站博士后11名,已结题出站6名,研究方向涉及传媒科技、内容开发、政策研究、产业战略等多个领域,先后6人次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田海明还积极引导实施数字出版工程,推动形成数字阅读、数字教育、幼儿互动三大新媒体产品线,“时光流影”“时代教育在线”等互联网产品成功上线运营,并承担2009年安徽省科技计划语音专项、2010年安徽省861项目、2012年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计划等数个新媒体项目。
文化产业不断转型升级,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新的时代赋予韬奋精神新的内涵。去年,韬奋先生诞辰118周年之时,在第二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上,田海明说:“编辑强则出版强,出版强则文化强,文化强则国家兴。”一年之后,田海明成为安徽首位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对于获奖,田海明说,自己要感谢团队、感谢员工,这个奖是集体的智慧,是大家的力量。
对于新的历史时期下的韬奋精神,田海明这样理解,韬奋出版奖激励出版人学习韬奋精神,当下这种精神体现为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爱国和创新要融入到工作之中,爱国才能爱岗、爱自己的事业,创新精神则激励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实践过程中创造才干,做出业绩。
人物简介
田海明,现任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是全国文化企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主任、导师,安徽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安徽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拔尖人才。2014年荣获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韬奋出版奖是全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项,这是安徽出版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
历任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安徽科技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安徽省新闻出版局人教处、报刊处处长,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