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大战一触即发!”27日,许多国际媒体一边做着这样的判断,一边将目光投向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当天在这里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减产。这被认为是该组织近年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因为过去几个月来,国际油价暴跌30%以上,不少“靠油吃饭”的国家正面临巨大压力。当天,沙特最终说服欧佩克保持现有的日产3000万桶的产量,这也让媒体嗅到“油价战争”的硝烟。
几家欢喜几家愁,在盘算着廉价原油使“地缘政治天平向美国倾斜”的同时,西方媒体幸灾乐祸地分析普京“面临的险境”:油价暴跌连同国际制裁正使俄罗斯经济“自由落体般坠落”。“低油价会再次成为致命武器,帮助美国打赢与普京的新冷战吗?”一些西方分析人士已经毫不掩饰地把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
“27日的欧佩克会议是该组织多年来最受关注的一次会议。过去4年,欧佩克的日子过得非常惬意。它无须劳神,油价便高居每桶100美元之上。供应崩溃——尤其是利比亚内战,以及不断上升的需求,让欧佩克成员国财源滚滚。但过去3个月来,全球石油生产已经超过消费,原油价格暴跌30%。突然间,这个12国集团为谁应减产、减产多少而争吵不休。”《华盛顿邮报》这样强调欧佩克会议的背景。奥地利《新闻报》27日列出的油价大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增、中国和欧洲增长放缓导致需求减少。文章称,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维也纳,看欧佩克的石油部长们如何应对这场油价的博弈。
欧佩克现有12个成员国,分别是沙特、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其中沙特影响最大,约占欧佩克石油生产的1/3。法新社27日称,随着油价崩溃导致财政减少,欧佩克中的“穷国”,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呼吁削减石油产量,以提振价格。
不过沙特却提早放出不会减产的风声。“世界处于油价战争边缘”,英国《每日电讯报》以此为题称,沙特官员的表态意味着欧佩克减产预期落空,这可能预示着价格战的开始。欧佩克主要成员国、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这三大产油集团正在为拼抢更大的市场份额而战。目前美国公司并没有出现招架不住的态势,反倒认为自己相对于欧佩克中的弱小国家更有耐力和战斗力。
路透社26日援引分析人士的话称,北美页岩油的开采大大破坏了欧佩克的强势地位,削减了其市场份额。不减产将意味着一场价格战,外汇储备充足的沙特和其他海湾产油国尚可承受,而委内瑞拉和伊朗将会发现日子更加难过。
普京:油价下跌可能是“灾难性”的
“80美元每桶的油价让哪些国家最受损?”英国《独立报》26日分析说,油价大跌让主要出口石油、经济多样化不足的国家处境糟糕。俄罗斯是经典范例,作为仅次于沙特的世界第二大产油国,能源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70%,俄过半收入源自石油和天然气。该国经济正直线下跌,这部分是由于西方因乌克兰问题对俄进行制裁,但油价下跌发挥了重大作用。俄总统普京承认,油价下跌可能是“灾难性”的。
美国《商业周刊》26日称,油价下跌吃苦头最大的就是俄罗斯,而且莫斯科不能轻易关停西伯利亚油田,因为在冬天关闭油井不是件容易事。俄罗斯正遭受制裁,也承受不了减少原油出口之苦。
据俄新社26日报道,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表示,低油价和经济放缓2015年可能令俄损失1万亿卢布。他强调,石油年平均价格可能长期保持在80至90美元,俄政府必须重新制定未来数年的财政预算。俄罗斯《观点报》称,西卢阿诺夫24日曾表示,油价下跌给俄罗斯经济造成的损失是西方制裁的2.5倍,俄可能因为制裁年内损失400亿美元,而油价下跌年内可能带来900亿~1000亿美元的损失。
中国是“赢家” 利好中国经济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国际油价下跌对亚洲这一世界上原油进口最多的地区是一件好事,它将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并为各国政府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之际下调利率留下空间,其中中国将是油价下跌的最大受益国。报道称,油价下跌整体利好中国经济,虽然会导致石油产业链上游产品价格下跌,但是也会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降低各行业的生产成本。
中国每天需要进口560万桶原油和120万桶石油产品,油价下跌无疑对中国是个好消息。这将促使石油相关产业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中国经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