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怪她,我理解她,原谅她,希望法院从轻判处……”11月25日,合肥市中院法庭上,失去儿子的父亲孙某,与家人一共出具三份谅解书,为杀死儿子的“凶手”求情。
毛某是本案的被告人,也是孙某的妻子。今年4月2日,毛某将身患自闭症的幼子溺死(本报曾报道)。昨天,站在审判席上的她,不停擦拭泪水,自称对溺死2岁半儿子的行为十分后悔。
回顾:年轻妈妈卫生间里溺死幼子
今年28岁的毛某,先后生育一女一子。然而,幼子小宇(化名)自出生以来,就与同龄孩子不同,小宇反应迟钝,爱哭爱闹,2岁半了还不会说话。毛某和丈夫先后带着儿子去多家医院查看,最终小宇被确诊为自闭症。
突如其来的噩耗,给毛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再加上与单位同事也相处得不愉快,不久,毛某便辞职在家,全心照顾两个孩子。
4月2日中午,毛某独自在家照顾儿子,13时许,小宇午睡醒后一直哭闹不止,毛某哄了很久都没用,感到异常烦躁。看到卫生间里白色塑料桶内装了半桶水,她竟将儿子的头按在水中。几分钟后,小宇便没了动静。
见儿子没有动静,她抱起儿子,替他换掉湿衣服,吹干头发,剪了指甲,并带着他睡觉。15时许,她发现儿子没有呼吸,赶紧拨打了120和110。后经鉴定,被害人小宇系溺水身亡。
现场:“很爱儿子,现在十分后悔”
昨天上午,毛某被法警押进法庭。她身体瘦弱,从进入法庭开始,双手就在不停擦拭眼泪。
据检方指控,4月2日,毛某独自在家照顾儿子,小家伙睡觉后哭闹不止,想到儿子的智力发育问题,产生了将其杀死的念头,遂将儿子头朝下浸入卫生间盛有水的白色塑料桶中,直到儿子完全不动才松手。
法庭上,毛某的多名亲属在证言中都提到,毛某的精神状态一直不好。但记者了解到,毛某在羁押期间做过精神鉴定,结果显示并无异常。
全家人写谅解书替她求情
从辩护人口中得知,毛某的家庭结构略显特殊。
毛某的父母离婚后,母亲经人介绍,认识了孙某的父亲。于是,母亲领着毛某,父亲带着孙某,重新组合成立了一个新家庭。随着年龄的增长,毛某和孙某这对继兄妹渐渐产生感情,并在家中两位老人的同意下,走到一起,组建了小家庭。于是,妈妈成了婆婆,继父成了公公。
在毛某丈夫出具的谅解书中写道:“是我们的家庭让她承受了太多,我不怪她,我理解她,原谅她,希望法院能够减轻对她的处罚,让我们全家能早日团圆。”
毛某的母亲也在谅解书中写道:“我能理解你,孙女需要你,家里不能没有你……”
焦点:故意杀人还是间接杀人?
法庭上,控辩双方围绕毛某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还是间接杀人展开辩论。
“本案中,被告人与被害人系母子关系,所谓虎毒不食子,然而被告人因长期的心理压力,缺乏心理疏导,做出了故意杀害自己亲生儿子的行为。”公诉人认为,被告人毛某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犯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此,辩护人表示,毛某案发后能够主动归案,等待抓捕,到案后,如实供出案情,应属于自首。此外,毛某将儿子从水桶中抱起,为其换衣服、吹头发、剪指甲,并带儿子休息,从这些行为来看,毛某并没有主观故意杀人倾向,这个行为应属于间接故意。
在其看来,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完全是毛某性格上的缺陷,并不是品格上的问题,养成她缺陷的性格,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沟通上存在缺失。
辩护人请求法庭在10年有期徒刑以下对毛某量刑。
本案并未当庭宣判。
庭审对话一:
公诉人:你为什么要把儿子往水里按?
毛某:因为他不吃,也不喝,一直哭。
公诉人:按在水里大概多长时间?
毛某:大概十分多钟。
公诉人:什么时候感觉他死亡?
毛某:我把他衣服换了,吹干头发,替他剪了指甲,带他睡会觉才发现。
公诉人:你之前有没有杀死儿子的念头?
毛某:没有。
庭审对话二:
辩护人:孩子是你亲生的吗?
毛某:是的。
辩护人:你爱不爱他?
毛某:很爱他。
辩护人:你现在后不后悔?
毛某:我很后悔,我在看守所里写了9份忏悔书。(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