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报讯 昨日凌晨,被誉为“合肥通”的安徽省著名民俗学家牛耘先生因病去世,享年87岁。牛耘先生一直致力于民俗方面的研究,采写反映合肥风物民俗和沧桑巨变的文章大小3000多篇,近400万字,被收入多本正式出版的书籍。很多人通过他的讲述,了解老合肥的人文风情,保留老合肥的城市记忆。明日上午,牛耘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在合肥市殡仪馆举行。
老友回忆:为人厚道正直
受访人:卞国福
原文化厅厅长、总工会主席卞国福说,牛耘先生在合肥市总工会做宣传工作多年,写了很多维护职工权益的稿件在媒体上刊登,影响很大:“牛老是个厚道正直的人,他对别人的评价客观公道。为人谦虚,虽然年龄大了,但对省民俗学会的工作仍然积极,每次活动都会提前或按时参加。他走了,使我们失去了一位非常好的老大哥,我会很怀念他。”
后辈缅怀:对年轻人的帮助不遗余力
受访人:王贤友
在安徽民俗学会秘书长王贤友的印象里,牛耘先生对年轻人的关心和帮助是不遗余力的。他举了个例子:有一次,王贤友看到一本书,名叫《合肥史话》,里面收录了牛耘先生写的文章。因出版时间较长,他到处都买不到。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牛耘先生。当时得到的回话是“我回家找找看”!没想到第三天上午,牛耘先生亲自找到王贤友的办公室,把这本书送给他。
曾盛赞《品读》:文化品位很高
牛耘先生曾谈起对本报文化周刊《品读》的印象:“内容丰富,而且文化品位很高。每个星期,拿到报纸,总是迫不及待地拿起《品读》周刊。它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教会我们很多以前并不知道的历史文化知识。”
牛耘先生对本报的工作也曾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在他的帮助下,很多文化稿件如《合肥的1949》、《消失的地名》、《合肥的桥》等等,都很顺利地采访刊登。
牛耘先生简介
牛耘先生出生于1928年,谱名家琰,合肥人,中共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安徽省民俗学会顾问、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顾问、合肥包公研究会理事、合肥三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合肥市地名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特邀研究员等。
1944年秋,牛耘先生毕业于芜湖职业训练班新闻科(大专),后又考入昭明国学专科学校研习古典文学。1950年3月参加工作,历任合肥市总工会工人政治辅导员,《合肥工运》副主编,《安徽工人日报》驻合肥记者站记者、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