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长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今后也成了27个成员城市的“必修课”。昨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各成员城市市长共同签署了《长江流域环境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今后27个城市将携起手来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根据协议,各成员城市将加快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横贯东西、辐射南北、通江达海、经济高效、生态良好的区域新廊道,联手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走廊。
“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共同争取国家关于碳排放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水权交易等试点。”相关负责人介绍。
如今,有些城市被雾霾袭击,却因为没有联防联治,不能有效抗击雾霾。
协议实施后,各成员城市将在大气污染防治、地表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和土壤生态修复等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与效益,共享科研成果,而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跨区域的应急联动机制将启动,各成员城市将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协议包括五项内容:
一是共同推进环境保护机制创新。探索设立区域性环境资源交易平台,共同争取国家关于碳排放权、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水权交易等试点;建立流域上中下游生态补偿制度。
二是共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组建环保产业联盟,互相开放环保咨询服务和环保产业市场。
三是共同提升环保科技交流层次。在大气污染防治、地表水污染防治、地下水和土壤生态修复等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与效益,共享科研成果。
四是共建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跨行政区的应急联动机制,环境纠纷调处、仲裁和法律诉讼机制,共同应对区域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五是建立合作协调机制。各市轮值,不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点问题;建立专题工作小组,推动合作事项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