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松
把钱视作一味中药,探讨它的性质,陈说它对于社会与人的益与害,应该是很有情调很有意义的。唐人张说(字道济,667~730年)的《钱本草》在一千多年前就作了这样尝试。
当今国家治贪,诸多巨贪政魁落马,已形成上百“老虎”落网、万千“苍蝇”投火的局面,真是大快人心!这些宵小鼠辈平日风光无限,现在连干坏事都落入前人窠臼而陷之于“钱”字,这便引起我对《钱本草》研读的兴趣。
孔子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以师道之尊,将此定为中国士人的人生准则。由此,我国古代诗文多关注思想文化,庙堂边事,经典的《四部全书》“经”、“史”、“子”、“集”中,也极乏关于发展经济与经营操作方面的内容。甚至连社会人种的排序也是士、农、工、商,把从事经济运作者排在最后。然而此文却独辟蹊径,直指货币,居然比欧洲将此作为学术倾向,还早了一千多年。有感于斯,乃成七绝一首:
士农为上鄙工商, 国史三千阿堵荒。
幸有大唐张道济, 说钱论本著华章。
这里需要说明:第二句中“阿堵”就是钱。因为古代士大夫文人耻于谈钱,故将其称为“阿堵”,此典出《世说新语》。
《钱本草》首言钱的性质是“味甘,大热,有毒,”但又“能壮颜,采泽流润,善疗饥。解困厄之患,立验。”同时鼓励人们去挣钱攒钱:“如散而不积,则有饥寒困厄之患至……”然而又提出“积而不散,则有水火盗贼之灾生。”这种既强调经营,又倡导“均贫富”的经济学思想,已大大突破了我们的文化传统。
然而作者毕竟是士大夫文人一员,接着他又以谈经说道的思路,对钱提出“七术”:
道:一积一散; 德:不以为珍;
义:取与合宜; 礼:无求非分;
仁:博施济众; 信:出不失期;
智:人不妨己。
不要小看这“七术”,它们不是空洞的。这里提出货币流通(一积一散)对发展经济的意义,还提出了公平交易(取与合宜,无求非分,出不失期)的商业道德,甚至思考钱积累多了应具有怎样的心态(不以为珍)。更了不起的是他还提出以什么方式(博施济众)来化解金钱积累引起的冲突,让持有者安全(人不妨己)持有……
要知道那可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这番经济学思想不仅能构成千年后欧洲经济学的“先声”,即对今之经济运作与调控,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即如前文所言之“虎”、 “蝇”们,若能对此稍有所悟,还会有今天吗?
《钱本草》一百八十余字,我很自然地将其作为书法的内容,写了隶书六屏,草书横幅,以及几幅行楷小字条幅,并跋七绝于其后:
诸公衮衮虎蝇流, 皓首苍髯钱字囚。
録示今明居位者, 莫教铜铡试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