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安徽最早独立运行的女子看守所,一个专门羁押女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特殊场所,常年羁押量180人左右。
“高墙”中是一番怎样的生活景象?办案民警每天都做哪些工作?近日,市场星报记者走进合肥市女子看守所。
记者 王玮伟/文 黄洋洋/图
每天要开200道铁门
高墙环绕下的合肥女子看守所,对出入监区十分严格,须经过层层关卡。近日一天上午9点30分, 经层层检查,走过多道大门,市场星报记者来到了监区的办公大厅。
一名前来提讯的律师将提票递给提审警长张琳,她接过提票,仔细核查后,戴上白手套,取了手铐,转身向监区走去。
经张琳提审的犯罪嫌疑人基本要经历起诉、公诉、审判三个阶段,每天来提审的公安办案人员、检察院公诉人员、法院法官以及律师,想见到犯罪嫌疑人,都要经过她这道关。
“每提审一名在押人员,至少要开启6道铁门,反复开启和锁闭4次机械门锁。”张琳向记者介绍,从提出来到提审完毕再送回监舍,她要来回走上4趟,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提审30多人,开启200道铁门。一整天提审下来,走的路少说也有1万米,相当于一个小马拉松。
不过,相比白天提审,夜晚“收人”则最考验她们的工作耐力。“案件侦查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期限,夜晚收押犯罪嫌疑人也很正常。”张琳说,是否有隐性疾病、头发里有没有隐藏发卡、身上有无异常,这些方面都要进行细致检查。“不久前,一天晚上10点,收到一个涉嫌传销的组织,涉案30多人,整晚都在检查,一直忙到天亮才结束。”
十几年巡视路,可绕地球两圈多
上午10点20分,在监区二楼的巡控值班室内,墙上挂着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360度无死角,实时监控所有监室的情况。
民警高洪艳说又到巡视时间了,说着起身走向走廊。跟随高洪艳,市场星报记者来到圆形巡视走廊。“巡视的职责就是查看位于一楼每个监室的秩序,防止在押人员打架、闹监、自残等行为。”她一面巡视一面告诉记者,对于危重病犯更要密切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
记者注意到,巡视中,在每个监室的门口,墙壁上都贴着一张表格,里面显示着该监室在押人员的头像及基本情况,并结合在押人员的犯罪类别和具体情节进行研判,做出相应的风险等级评定,用文字加以标注。高洪艳透露,对于风险等级最高的,要予以监管,风险等级较高的要予以管控。
“看起来工作轻松,其实责任重大,上班时间,脑袋里的弦要紧紧地绷着。”她指了指墙上的制度告诉记者,巡视也是个体力活,每隔15分钟,民警就要围着这个走道巡视一次,巡视间隙还要面对10部电视监控屏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多年来,高洪艳的巡视路总长可绕地球两圈多。
此外,每个民警都要经历要不凌晨2点上班,要不凌晨2点交班的情况,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生物钟颠倒,生理周期紊乱、失眠,成了女警们的常态。
收衣服截获暗语“小纸条”
与监狱不同,看守所大部分在押人员罪名未定,她们会随着诉讼阶段而引起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她们的家人也想方设法传递消息。
管教王玲记得,今年7月份,在押人员赵某的家属给赵某送了三件T恤衫、两件短裤。在对其送来的物品进行了例行检查,发现T恤衫商标处有异常,王玲把衣服翻过来一看,里面用胶布粘着小纸条,上面写着,“什么都没做、什么都别说……”
“赵某家属以这种方式传达信息是很不理智的行为。”王玲说,给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传递信息,容易导致串供、翻供或拒不招供等影响刑事诉讼的行为发生,对案件的诉讼和在押人员本身都没好处。
王玲介绍, 平日里,管教民警既像她们的保姆,又像父母、法律顾问、义务咨询员。在她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三本特殊的笔记本,里面记载着她所管理的每一名在押人员的详细情况,包括个人的姓名籍贯、身体情况、家庭成员、案件进展等信息。
王玲告诉记者,管教民警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与在押人员谈心交流上。而谈心主要是疏导在押人员忧郁、压抑、悲伤,甚至绝望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