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双十一”活动中,低价仍是各大电商的促销噱头。尽管各电商平台三令五申严禁虚假折扣,但“先涨后降”、虚抬专柜价现象依然存在。杨先生说,他在“双十一”前收藏了多款商品,有不少商品价格涨了又落。海尔生活馆里的一款商品,在“双十一”前一天价格从69元涨到了200元,“双十一”降回69元。另一家店铺一款60多元的围巾涨到了900多块,再降到119元。(11月12日《新京报》)
有首歌叫《冲动的惩罚》,或许不少“剁手族”这几天都会“沉浸”在这种后悔之中。一则是可能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在节前,质检总局曾以“神秘买家”方式抽查的主流电商502个批次七类产品中,竟然有近三成不合格!
买商品,一个是看质量,另一个就是看价格。“双十一”,各家电商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当然最拿手的就是价格战,打折、降价,不一而足。可是,“双十一”里,一款60多元的围巾涨到了900多块后再降到119元,这不是明显的价格欺诈吗?“价格先涨后降”之类的伎俩,恐怕在这个“双十一”,并不是极少的现象,记者调查发现,多款商品在节前提高了“原价”,然后再装模作样地号称大优惠,而所谓优惠的价格,居然比原价还高出不少!
在电商蓬勃发展的节点,质检总局以“神秘买家”方式抽查主流电商的商品质量,引来民众的不少叫好声,也体现了监管部门与时俱进的监管力度;那么,先涨后降的价格问题,相关的主管部门想到管、去管了吗?
涨价15倍再打折,有人管吗?“双十一”其实是个很好的契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商行业的监管力度,使消费者不再是待宰的“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