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医务人员要会自己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医生,没时间了,休假吧!”近日,市场星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好几位医生朋友接连发出感叹。据了解,近两周时间内,北京两家知名三甲医院接连倒下了三名医生。事实上,伴随着强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医护人员“过劳死”在近年来并不少见。
痛心:两周倒下3位医生
10月12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张普柱突发心脏病去世。
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医院麻醉医生昌克勤在手术室内突然昏迷,发现时已无呼吸。
10月25日,积水潭医院骨科的骨肿瘤专家丁易在泰国参加亚太骨科年会期间,突发心脏病去世。
事实上,伴随着强大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问题凸显,医护人员“过劳死”在近年来并不少见。
2012年11月14日,安徽省立医院骨科医生王姚斐猝死在家中,熟悉他的同行都说,“王医生是累死的”。
在出事前的两天,王姚斐在医院急救中心值了24小时的班,后来又到病房正常上班;出事前一天中午,他与同事一起做了一台手术;下午1:50,因为要赶去南区门诊值班,他提前离开了手术室;5点多门诊结束后,他没有下班回家,又返回本部,与领导一起商量第二天的一台手术,直到晚上7:30才离开医院。
王姚斐的同事说,除了平时的手术、值班、病房日常工作任务之外,王姚斐还要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连续两三天只睡几个小时都是家常便饭。
现状:“医者不自医”
“每周要上3个半天的门诊,至少上1到2次夜班,周末和节假日值班更是家常便饭,还有查房、手术、写论文,我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吃饭时有病人来,一顿饭断断续续要吃一两个小时。”“忙的时候几乎整晚都不能睡觉,第二天自己床位有手术的话还要照常上班。”……采访中,这样的“吐槽”几乎不绝于耳。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
同时,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下,医生的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约有半数的医生都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35岁以上男性医生高血压患病率已是健康人群的两倍。
更让人忧心的是,身为大众“健康使者”的医生,往往不把自己的健康当回事。据了解,目前大多数医院每年都会为员工提供一次固定体检,但很多医生因为工作繁忙腾不出时间,一旦错过就很少有机会再去补上,导致“医者不自医”,这也为医生的猝然倒下埋下了伏笔。
提醒:切忌带病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作息时间的不规律、运动的减少、大量食用不健康的食品,各种疾病也在时刻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其中,猝死的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合肥市一院急诊科主任杨静表示,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人士、IT业人士、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肥胖人士等五类人群是猝死高发人群。
而在猝死的人里,一半以上都在一个月内曾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如胸闷、头晕、心慌、易怒。
杨静提醒,如果突然出现咳嗽、流鼻血、上楼梯感觉喘不过气、心跳很快或者胸有点闷的症状,甚至休息一段时间后还是感觉身体越来越累的话,就要引起重视,严重者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心电图。
患上慢性病的人要及时治疗,最好定期去医院体检。平日也要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熬夜、超负荷运动等,切忌带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