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书,记录了徽州人的生产与生活。日前,安徽大学教授刘伯山做客新安收藏大学堂,以翔实的图片介绍了徽州文书的价值与收藏。徽州文书收藏应采取什么态度?刘伯山也给出了答案。
记者 周玉冰
徽州文书有重要文献价值
徽州文书是历史上的徽州人因生产、生活、交往等各方面需要而留下的真实文字记录,内容包括各类契约、遗嘱、诉讼案卷、票据、官文、告示、会书、信函、账册、收租簿、礼单等等。
徽州文书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物,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刘伯山举例说,一件明代徽州石雕值多少钱?可以从徽州文书中寻找答案,他收藏有一份文书,记载了乾隆29年,祁门一倪姓人家从邻家买石雕,花了纹银3两六钱。这些银子有多大购买力?又可以从另一份《祁门十四都大坑坞倪氏文书》寻找答案,该文书记载了买卖茶山的情况。总之,徽州文书有着极大的文献价值,也被人称作“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随着收藏人的增多,徽州文书收藏价值也越来越大。
抢救徽州文书是份责任
自1981年冬季 ,刘伯山在屯溪郊区的一座徽派老屋的墙缝里无意间发现徽州文书后,一辈子就与其结下了不解之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黄山市对外开放和旅游业的发展,日本等国外人员涌入徽州,徽州文书流失严重,刘伯山心里着急,便决定倾个人之所能,对徽州文书进行抢救性挖掘。他省吃俭用,翻山越岭,走家串户,大量抢救徽州文书,后来又把一万多件徽州文书无偿地捐献给安徽大学,其中许多价值极其珍贵。
节衣缩食买的文书为什么舍得捐出来?刘伯山认为,对于这些记录历史的文物,我们个人应该有责任把他奉献出来,供社会研究。他认为学术乃天下公器,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要珍惜,但不能据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