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大人们常常会用“俗话说得好……”这样看似权威的句子来教育我们,单纯的我们几乎从不质疑。
久而久之,脑海里总是有一些耳熟能详的俗语,在平时的生活中张口就来。俗语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并广泛流传的口语,简单而形象,但是由于俗语都是口口相传,有些俗语在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误传。虽然有些俗语的说法被传错了,但是其寓意并未改变太多,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我们平时所讲的许多俗语,原来最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让它们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有许多字词与原来的意思有着天差地别。比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王八蛋”原为“忘八端”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这些俗语被误传后,是否应更正,有人认为,语言是随着时间、社会变化不断发展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老百姓最终选择了现在“被误传”后的意思。只要不妨碍交流,就没必要强行更正,毕竟人们已经选择并且习惯了这些说法。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原话: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误传:这句话现在经常出现在电视剧中,意思是大丈夫必须要做事狠毒,但事实上意思不是做事狠毒。
原意:大丈夫必须要有气量和度量,否则就不能被称为大丈夫,所以这句俗语的本意是教育人们应有气量。
打破沙锅问到底
原话:打破沙锅璺([wèn]:裂纹)到底。
误传: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后来被谐音讹传为“打破沙锅问到底”,表示遇事刨根问底、穷追不舍。
原意:砂锅被打破后其裂纹会一裂到底。
为朋友两肋插刀
原话:两肋岔道,义气千秋。
误传:为朋友在肋上插刀。
原意:俗语的来历是《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历城,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
学而优则仕
原话: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误传:多数人认为就是学习好了,则当官。
原意:出自于《论语·子张》。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里的“优”是优裕,有时间、有精力的意思。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官的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可以做做学问,做学问的有时间有精力时则可以去当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原话: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误传: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原意: “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话: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或嫁稀碎稀,嫁叟随叟。
误传: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意思是说女子出嫁之后,无论丈夫怎样,都要严守妇道,跟随丈夫一起生活。但是不管怎么说,嫁给鸡和狗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原意: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事实上这句俗语的原话是“稀”为少年,“叟”为老者,古时婚姻大事一般由父母媒人确定,所以女性出嫁时都不知道自己丈夫是老是少,但是必须遵守妇道,不论丈夫的年龄都要跟随其生活,这才有了“嫁稀碎稀,嫁叟随叟”这句俗语,后来由于发音相似而被误传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有眼不识金镶玉
原话:有眼不识荆山玉。
误传:事实上这里的“金镶玉”应当是“荆山玉”,和氏璧因出自荆山,故又称之为“荆山玉”。
原意: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有眼不识金镶玉”,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分辨好坏,但是试想一下,玉石镶在金子上,应该是很明显就能看出来的,怎么会有眼不识呢。后来人们根据楚人献玉这个故事编出了这句俗语:“有眼不识荆山玉。”如曹植在《与杨祖德书》中即有句云:“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不到黄河心不死
原话:不到乌江心不死。
误传:有的作: “不到黄河不断念”、“不见黄河心不死”,这句鄙谚的意思是比方不达目的毫不放手,或者不到其实无路可走的的情境不愿断念。
原意:第一种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第二个是“不到黄河不断念”,是由其它鄙谚嬗变而来的,最多见的诠释是由“不到乌江心不死”这则出自霸主项羽抹脖子乌江的典故谣传而成的,多是黄河的知名度远远高于乌江缘故,再者自古以来,黄河又时常决堤,造成洪水泛滥,许多人闻知色变,这句鄙谚就逐渐嬗变为:“不到黄河不断念”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原话: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
误传:不过这个还能理解,因为四川方言管“鞋子”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
原意: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啦!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意为想抓住狼的话有时候不得不舍弃孩子,比喻要达到某一目的必须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狗屁不通
原话:狗皮不通。
误传:由于“皮”与“屁”谐音,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5回:“柳老赖婚狼心推测,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原意: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时,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
王八蛋
原话:忘八端。
误传: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原意: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传成“王八蛋”。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原话: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
误传:由于我们对“上”“下”的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
原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
无奸不商
原话:无尖不商。
误传:如果是“奸”,那世上做生意的,没一个好人了。不奸诈就不能做商人。
原意:这句话原本为“无尖不成商”,“尖”来源于古代用来度量的斗。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课税时,只要将斗装平就可缴税,可是做生意时就要将斗装成一个尖尖的小山一样卖给客人,只有这样做到真实诚信,足斤足两,才能称做“商人”,所以叫“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地却变成了“无奸不成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