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河南岸,有个钓台村。隔河相望的,便是钓鱼台遗址。钓鱼台遗址坐落在涡河北岸边,高出周围约2.5米,台面积2500平方米,为古代大汶口文化时期聚落遗址。
从钓台村的历史传说来看,姜子牙就出生在此地。钓台村曾有他的庙堂,叫“太公庙”,又称“天奇庙”,因破坏已经不复存在。
村庄故事是这样流传至今的:姜子牙是一个十分有才华和学识的人,但到了晚年仍没有施展的机会。一次从此处经过时,又累又饿,便在这里停下了脚步,向附近村民借了线和一根绣花针,将绣花针弯成鱼钩状在河边垂钓。让姜子牙想不到的是,鱼钩只要一放进水中,就会慢慢变直,无法当做鱼钩,连续尝试几次,仍是如此。姜子牙只能感慨自己命运为何如此坎坷,然后赌气坚持用没有鱼饵的直鱼钩钓鱼,这也就有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姜太公得志离开后,曾经坐着钓鱼的黑色石头,却神奇地慢慢生长,逐渐变成了一个土丘。
据说,当年原始的庙宇是七庙相连,气势恢宏。雄伟的大殿、精美的雕刻、奇巧的建筑都让人感叹不已。其中一个庙宇中有一个大石钟,每当敲钟时,整个村落都会回荡着悠长的钟声,现在都不复存在了。
据史料载,亳州钓鱼台有二,即东钓鱼台和西钓鱼台。《亳州志》记载:“东钓鱼台在州东40里,西钓鱼台在州西43里,两墩巍然,皆近涡岸。”
1955年,考古工作者对钓鱼台遗址进行试掘,发现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用器,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后来,还发现原始墓葬一座。从出土文物看,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尤其是陶鬲中贮存的碳化小麦,是极其珍贵的,被中国科学院等有关单位命名为 “中国古小麦”。考古工作者判断,东钓鱼台是一处原始社会晚期人类居住的村庄遗址,其时间约在公元前2~3千年。